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1)孰:谁。
2)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别人身上。。
3)不贰过:一个错误不犯两次。
4)亡:同“无”,没有。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先生你有那么多的学生,其中哪一个最好学呢?”孔子回答:“颜回是我最好学的弟子,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怒气迁移到别人身上,也从来不犯重复的错误。可惜他年纪轻轻就不幸去世了。自从颜回死后,我就没有好学的弟子了。”
【理解与思考】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众多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先能克制自己,潜心深造,才能叫做好学。我的弟子中,只有颜回是个好学的人。人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谁能够不生气呢?如果只凭血气用事,一旦怒气升起便不能抑制,就很容易将怒气转移到其他人身上。颜回也会生气,但他内心修养很好,心平气和,怒气很容易释解,不曾将怒气转移而嗔怪其他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们往往被私欲禁锢,虽有过失却不知悔改,因此常常会反复犯同样的过错。颜回也会犯错,但他的内心很清明,反省的很快,又不会忌惮改正过失,因此不会犯第二次错误。颜回能够潜心克制自己,真是个好学的人,可惜他在人世的时间太短了,已经不幸去世,如今我的弟子中,再也没有一个像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真是可惜啊。颜回在孔子门下,不是以广闻博学,能言善辩而著称的,而孔子却偏偏称赞他好学,况且所称赞的又是不迁怒,不贰过,由此可见,圣贤的学问不在于诗词句章,而是在于身心性情,在于个人修养。因此,能够用敬事明理来涵养自己的内心,使心中常常清净平和,自然会明辨轻重缓急,也就不会迁怒、贰过了。
不迁怒,不贰过,只有当人的修养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才能做到。内心常常知道收敛,不使怒气肆意发作,而迁怒他人。这一点就很难做到,人的怒气很不容易控制,就像野火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肆意蔓延,要做到从不迁怒,心中就要始终克制自己,没有片刻的放松,只有真正好学的人才能做到。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不难,但是要做到不再犯同样的过失就不容易了,自己的过失往往与某种习惯或观念有关,稍有不慎,就会犯同样的错误。要做到不贰过,心中就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让习气影响自己的行为,也只有真正好学的人才能做到。我们也有自我感觉不错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好学了,和颜回对比一下才知道,我们还差的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