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届六年级,听评课时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学生不说话不发言,越到高年级越是如此,而且不是一个班如此,高年级上课不回答问题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当时我就想如果再教到六年级,我希望可以让学生更活跃一些,更主动一些。
机缘巧合下,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语文课堂采用分组教学,每组六人,按成绩高低平均分配,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课堂讨论时组长负责带领组员一起讨论,负责分工。在分组教学后,课堂比之前活跃了很多,有很多角落里的孩子也因为组长的发现,感受到了被看见,被肯定,我也借由更多双眼睛,看到了平时不易察觉的小细节。复盘会上,我会让组长分析,过去的一周自己组内的情况,令我惊喜的是小组长们把自己组内每一个组员的进步与需要提升的点都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还附上自己的寄语。孩子们是需要一个机会的,需要表达的机会。
我在想:以后的复盘是否可以让每一个组员轮流进行一次复盘?
肖川博士说:我们不能总是用儿童的语言去教儿童学语言,我们要用雅语,要用文学的语言去教学生,他们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想让学生的语言丰富,教师的语言要先丰富起来,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的每句话都说得复杂些,不要用一两个词说出,多用些词,这样学生的语言会变得更丰富,教师要做好榜样。
这让我想到,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很多老人喜欢用叠词去教给他们说话,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学习语言的。想要教会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要先丰富起来。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对于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有高于学生思维的答案,要有自己心中的满分答案。学生的能力一定不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的刷题中提升的,能力的训练是融于日常教学的。
“教参”,顾名思义,教学参考的意思。既然只是参考,那我们就不能一味的参照教材书上去教学生,课堂应以学生的生长为根本。教材是我们教会学生某一项能力的一个例文,应灵活运用,把教材和教参当做踏板,才能让学生借助踏板升向更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