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hat-什么叫共情?
共情就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外一个人的经历,并且能做出准确反应的这样一种能力。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且愿意去做出那种利他的行为,就是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请注意,共情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它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良好的沟通基础一定是共情能力。
因为如果不能共情,那就意味着一个人根本没有读懂别人发射的信号。当然更不可能把自己想传递的信息,按照对的方式传递给对方。
2.How-怎么实现和他人的共情呢?话不多说,上个公式
公式 强共情=镜像+同频+倾听
具体怎么做才能实现这样一个镜像的效果呢?首先你可以做到形象上的镜像,也就是穿得像
我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要到客户那里去参加他们的会议,你要怎么穿才效果最好?
请注意,不是穿你最贵的衣服,也不是穿最漂亮的那件,唯一正确答案就是穿得像他们公司的人
如果他们是个互联网公司,整天可能就是一身T恤衫或者格子衬衣这一类的休闲装,那你就穿得休闲一点。如果他们是个传统企业,是个金融企业,每天都西装笔挺,那我就建议你也穿得正式一点,把这深色西装穿上。当他们看到你和他们穿得很像的时候,对方就会觉得愿意跟你多沟通,也会觉得你很好沟通。
在理性上,对方其实没办法分析这是为什么,但就是会觉得好亲切。其实,这就是他的镜像神经元在帮你作弊,这就是形象上的镜像。
除了形象上的镜像,你还可以做动作上的镜像。
比如,你去面试,怎么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哪怕,你说我资历很深,我不面试了。你可能还有项目的投标,还有第一次去见客户,差不多也是一次面试。这时候你可以用一个方法,就是在动作上把这种镜像的原理给运用起来。
面试最怕什么情况?就是格格不入。
面试官或者招标的负责人来了,他面前摊着你的介绍。他摊开双臂这样坐着看着你,而你呢?因为紧张也好,习惯也好,没有这个意识也好,有点紧张,这时候我们会怎么样?我们会把手往身前一缩,这样坐着。
请注意,一个这样,一个这样。现在你们两个人,可就传递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身体语言,这个时候就格格不入。
但如果你看到面试官的手是展开的,你也慢慢地把你的手展开放在桌面上。这个时候你们双方的镜像神经元就开始运作了,对不对?聊着聊着,你的面试官开始把笔拿起来了,要记点东西。那你也把你的笔拿起来记点东西,这个做笔记的动作也能让对方安心。
“我知道你现在肯定特别着急或者是生气、焦虑”,当然开心也可以确认,对吧?
或者这么说,“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也会特别得生气、着急、焦虑或者是开心”。
还有一种说法,“我能感受到你的生气、愤怒、焦虑、着急或者是开心”。
那个情绪本身不重要,是你要跟,跟就是疏导。
那好了,当我跟完对方的情绪之后,然后呢?我们说跟和领,然后就是领。
领什么意思?就是领行为,也就是你要在行动上领着对方走,给对方一个闭环,让对方吃一个定心丸。
案例2——群众办事体验
我再给你分享一个《得到·沟通训练营》学员的真实案例。
他是一名公务员,在某个城市的行政部门工作,有一段时间他轮岗到办事大厅去值班。这种办事大厅你肯定知道,人特别多,排队排特别久,最后很有可能办不成事。所以,咱们去办事的老百姓往往特着急,他们在柜台里的人其实也着急,这个时候工作就特别容易出矛盾。
他作为一个基层人员,怎么办呢?他学完了沟通之后就想了办法。首先他来一个“跟”,他会对来办事的老百姓说,“您肯定有点不踏实,这个流程确实有点复杂”。你看,这就是在确认对方的情绪,在跟着走,没有在拧着走
然后他就要做“领”,在服务的最后,他会再做一件事。他会给对方一张纸,他说:“来,您注意往这儿看。我给您一张纸,把我们这边已经完成的事写在上面了,而且这上面有我个人的手机号。你到下一个部门去,但凡他们有不同意见,您就让他们给我打电话,我来直接跟他们解释。”
这就是领行为
有了这句话,柜台外面的人立刻就不焦虑了,对方内心的那种不踏实的感受,就被这么一个“跟”“领”的行为给闭环了
而且他告诉我,事实上,他给了这张纸之后,没几个人给他打电话。因为办事的人心里踏实了,脑子不乱了,也就能把事办明白了。他也告诉我,这么做之后,投诉率大大降低,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你看,这跟说话说得漂亮不漂亮有什么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很朴实的一个动作,但是每一个来办事的群众,一接触,都有了极大的办事安全感。你看,沟通高手都是理解人性的高手,他能知道对方现在的期待是什么,并用自己的行动去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