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识教育(二)
通识教育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
在什么是通识教育(一)中,讨论了通识教育的定义和框架,有《通识》这本读物的通识教育框架,有钱学森的框架,这些都是对通识教育在做定于与分类,认识一件事情,首先是从这件事情的定义与分类开始,基于定义与分类,才会对此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认识和方法。
通识教育就是对学习知识这一过程进行底层认知的方式。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各种学习。作为公民,我们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早早就开始了学习的旅程。对通识教育进行分类框架的目的在于给知识进行分类,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的目标。它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
让我举一个健身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想要锻炼获得完美的身材,那么如何做好这件事呢?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方法。如果我们在没有对整个健身过程有整体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开始,就会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是去健身房还是在家锻炼?是进行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为什么增肌?为什么减脂?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一无所知就开始,过程将会非常困难。因此,如果我们要进行健身,就应该首先对健身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下是健身的定义和分类:
健身的定义:健身是指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科学的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健身的分类:徒手健身、器械健身、增肌的本质、减脂本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先对以上信息做充分的了解,再开始也不迟。
那么通识教育有什么好处呢
通识教育帮助我们对知识进行分类,洞察知识的本质。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我们能够知道所阅读的书籍和学习的知识属于哪个体系,这个体系与其他体系有什么关联。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目标和效率就能大大提高。学习通识教育的好处在于激发我们的智慧。一个人必须将所学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及其关联加以整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类的智慧潜能。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对于选择和判断某件事情准确性的能力。学习通识教育使我们不仅局限于一个特定体系处理问题,而是能够从多个维度来思考问题,增加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提高我们判断准确性的概率,从而提升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整理的通识教育的分类框架
在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例如钱学森的框架、《通识》一书的框架以及杜威的分类法等。然而,在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下面是我总结的通识教育框架:
道:指的是终极真理,宇宙的本质、规则和天道。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无法用言语或描述来表达。
一:指的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是人类能够认识到的真理,科学、神学、艺术、数学、哲学等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真理。这些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
二:指的是哲学和数学。哲学和数学是两个重要的工具,通过它们可以接近终极真理。数学是一种量化的工具,哲学是一种思辨的工具。
三:指的是科学、神学和艺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神学涵盖了人类各大宗教的教义,艺术则包括各种艺术创作形式。
万物: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和各行各业。
以上分类借用了《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道代表终极真理,一代表相对真理,二代表哲学和数学,三代表科学、神学和艺术,而万物则代表由此衍生出的世间万事万物和各行各业。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以良质来概括知识体系,将良质等同于道,将三代表宗教、艺术和科学。
斐德洛说过“良质就是佛陀”,这种断言如果是真的,就能为人类现在分裂的三种经验找到融合的理性基础,这三个方面是宗教、艺术和科学。如果能够证明这三者的中心术语就是良质,而良质只有一种而非许多种,那么这三种分裂的经验就有了互相交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