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数学名师课堂100节,一眼就找到了心心念念的课题 ---《乘法分配律》,真好!一直以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这块儿的教学落实都不太理想,因此,总想多多借鉴。 聆听刘松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以谈话导入,营轻松氛围
“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我”“我”……孩子们争着要和老师握手,接着,老师让孩子自我介绍,然后,让孩子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这样亲切的导入无论师生之间有多远的距离都会被感化。看似随意的一句导入,实则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知识链条中的 一段,这样的设计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动作演示,解关键词语
“孩子们,谁来读这个式子”“你读,你读”“不错,但不到位”……就这样老师耐心的引导启发 ,终于孩子们又跺脚又拍手完美读出了算式。(3乘5的积加上3乘1的积)读清了重点,读懂了难点。孩子们乐在跺脚中,笑在拍手中,享受在学习的喜悦中。老师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三.找已有知识,降新学难度
“其实我们早就见过这样的规律,只是没有注意,口算乘法时用过吧(12×3=10×3+2×3),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用过吧(长×2+宽×2=(长+宽)×2……”孩子们全神贯注的跟随老师追忆乘法分配律的踪迹。老师这样用心的寻找所学知识影子,会进一步降低了新学知识的难度。
四.借通俗语言,替抽象概念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自己总结,同桌互相说,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强调准确的概念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其实这样做会让孩子更愿意说,孩子才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五.选多项练习,攻易错难点
“你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今天所学的知识吗”“你能写出两个式子用上乘法分配律吗 ”“你知道错在哪里了”……这样灵活别样的课堂练习设计,即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加强了难点的突破,更提高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