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各种压力下情绪容易走极端或不觉中形成心理疾病,个中原因复杂且多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所有的病因都是聚焦于情绪的压力。其背后隐藏的不外乎繁重的学业、对未来的担心焦虑、家庭关系、学校中遇到的挫折、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主要方面,怎么解决,笔者没这个能力开出药方,但在身居美国的几年间,从自身三个孩子的经历看,可以简单介绍和比较青少年时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学习模式、校园文化、家庭责任等内外影响力,随笔漫谈,自由聊天,不一定有什么真知灼见,但身为父母,作为家庭一员,和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为人父母一样面临各种困惑、焦虑及压力。感同身受,为孩子做榜样,向内挖潜力,尽力给孩子创造好环境,自己闲暇也开始起步学习些时间管理、亲子管理方面的内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还组成了践行团队,彼此赋能鼓励。借此也通过练笔并以探讨形式和感兴趣的家长共同寻求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有效学习途径。所以笔者将以分期节选的形式围绕青少年教育说东道西拉家常,分享的不专业,也有些散乱,敬请见谅!
(四)所谓的“快乐教育”面面观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不去讨论形容是否贴切,只说“儿童的天堂”这一点我从自家孩子的学习经历介绍一下他们学习的基本情况,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去做评判,关键是了解后会得出美国初中生以下的孩子的确是度过人生很快乐的童年,绽放出孩子应有的模样,这阶段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相对很少,除非是个别原生家庭缺少关爱或特别原因。我家孩子到美国刚开始上过一年的公立学校,学费是全免的,中午餐费2美金,在学校吃,当然自己也可以带盒饭。早上九点上课,下午三点放学,这样的上学时间和国内不一样也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家庭少不了一个专职接送孩子的人,当然可以坐校车按排程时间到自家门口接送,但不管怎样需要家中一直有人啊,全职上班的很难做到这样的兼顾。
其他地方不熟悉,奇怪的一点是新泽西、纽约地区凡是好点的学区学校共同点就是亚裔孩子很多,一般都是近一半的比例,足以说明亚裔移民家庭都比较重视教育以期望给孩子一个好的前途,但有种趋势是亚裔的孩子喜欢在一起玩,其他族裔也是文化背景接近的在一起,感觉不能代表真实的美国学校一样,所以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我们后来又改为私立学校。既然是付费,肯定各方面尤其是硬件设施、共享资源、创意活动、师资条件、饮食环境等要比公立学校好一些。比如公立学校班级一般二十来个学生,私立的是十几个学生,到高中都是这样的人数。学校配备的电子化设备是领先的,图书馆是非常有吸引力和漂亮的,运动场也是现代而标准化的、美国传统家庭或者说白人孩子的比例是高的,学校整体的人文环境是和谐积极的,学生老师家长的教育背景都是相对偏高的(类似于精英教育的模式),各种丰富的活动和特色运动都是精彩纷呈的,包括很多人关心的种族歧视问题在表象上是看不到蛛丝马迹的,因为感受到的都是热情,不一而足。可以说七八年来我家孩子从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小镇到纽约已经转了三所私立学校,也搬了几次家,体会了乡村与城市私校的特点和细微区别,总体认为乡村私校更暖人,品德育人更到位,整体的环境更怡人,孩子们快乐的成分更多些,但对孩子的成绩要求略宽松。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私校明显竞争意识要强很多,节奏感强,孩子们更活跃。但真正感触的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孩子们独具幸福感的校园文化如微笑、赞美、互助、谦虚、真诚、温暖等这些软实力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中国“尊师重教”是绝对的传统美德,在美国感觉老师要把孩子捧上了天,夸张一点认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保持微笑,和孩子主动打招呼,见面握个手、拥抱一下是习以为常的事。我还从未见过有老师对孩子严厉的样子,更不用说盛气凌人,批评指责,这并不是说不敢严格管教孩子,只对孩子好,其他责任都推拖,事实上孩子有点什么问题都会和家长及时沟通的,定期的老师家长单独见面会一般20分钟交流的还是挺详细的。我经历了普林斯顿私校有个小学男校长几年如一日竟然每天早晨坚持给孩子开车门,热情打招呼,作为家长开着车都不好意思的情形。似乎约定俗成一样,观察几个私校校长都习惯早上迎接上学的孩子们,时不时会和家长们挥个手笑着问候一下,那样的笑容让你感觉到孩子在这里安全、自由与幸福,家长转身离去的瞬间心里有种满足感。当然校内班级老师永远以表扬孩子为主调,面对孩子鼓励夸奖是每个老师的拿手好戏,所以你问孩子对老师印象都会说很nice。偶尔幼儿园、低年级小学生让家长们去参与课堂观摩会,三三两两的学生聚一块儿,坐那儿、趴那儿,歪歪扭扭的就是上课,还可以交头接耳。学生不是每人一个课桌,不像我们国内孩子小手放在桌子上正襟危坐的样子,感觉他们热闹的像开Party。老师有时蹲下来和孩子互动,某时会跪在地上与学生接近,你不会觉得那是造作,就是自然的事。课堂四十分钟休息五分钟,中间孩子们可以吃摆放的水果及零食snacks,可以到教室外手摁式自动饮水机喝水或去厕所。校园环境如此轻松,就觉得这课堂太自由散漫了。其实在美国大学你能看到西装革履的教授们坐在桌子上喝着咖啡讲课也不必惊讶,这种风格或许是从幼儿园开始不拘小节就会养成的,但有个性的老师却又往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更为奇葩的是,小学初中他们就没有课本儿,这几年我唯一看到是一厚本历史书,而且是你用完下年纪别的孩子要接着用。孩子每天的作业、课堂上的随机练习题都是打印装订好的发给孩子,作业本几乎不怎么用,真搞不懂这是多么的浪费!想想咱们国内统一的课本作业本,那是集约型节约啊,记得小孩子还都喜欢包书皮儿,画得花花绿绿,写得工工整整,美国的孩子哪有这经历!现在我大女儿高中生还是惯用这种方式,没见过什么教学课本,就在纸上写写画画就行了。不过现在孩子的作业大部分都是在Ipaid、电脑上直接做,纸也少用了。上课期间学校老师习惯于用电子化投影仪App教案授课,学校给孩子每人也会配备Ipaid辅助训练教学(不带回家)。教室里铅笔自动削笔刀、订书机、橡皮、裁纸刀、打孔器、文件夹等各类文具器材备的比较齐全,需要做什么孩子自己动手就行了。教室外面廊道一般都有孩子专属的个人储物柜,学习用品及衣物闲碎东西放入其中,很方便,自带密码锁,也能保护隐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