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长志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阳明先生说,“知”原本是来自于“无知”,“觉”原本是来自于“无觉”。如果不“知”就会使自己的良知沦落埋没。不怕“知”,怕就怕“不知”,“不知”就会止步不前,甚至会走向反面。
“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有点像“说禅机”,让人听着有点绕。“无知”指的是无刻意的知,“无觉”指的是无刻意的觉,一旦刻意,就是“助”了。“不知”指的是对“良知”的忽略或不清晰,有“忘”的意思。阳明先生这一章,说的还是“勿忘勿助”。
修心性是有次第的,我们存养良知,在心性上做功夫,随着水平的提高,当你真正知道的时候,觉着其实也没什么,知“道”了才知道本来无所谓知“道”,觉悟了才发现本无所谓觉悟。
举个例子,在中学的时候,心中的大学是非常神圣的地方,经常会有很多憧憬,当我成为大学生的时候如何如何,觉得是一件特别意义不同的事情。真的考进了大学,前两个月是新鲜期,等度过第一个学期之后,就会觉得大学其实也没啥,也很平常。如果一辈子没上过大学,这种对大学的仰视心态,就会一直存在。
做为学功夫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当我们仰望圣道的时候,会觉得是高不可攀。但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知道的越多,越会有返璞归真的感觉,回归平实质朴。真到圣人的级别,看到的就是本然如此的大道至简,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神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