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爱的能力,跟小时候怎么长大的关系真的特别大。


那些在亲密关系里能把爱给到位的人,十有八九小时候被家里人“好好呵护”过。


举个特别好理解的例子,有的孩子摔倒了,爸妈会蹲下来哄他“摔疼了吧?妈妈抱抱”,这种回应里全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心疼。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潜意识里就建立了爱的基本模式。他们不用靠讨好谁或者证明自己来换关注,因为日常相处里早就自然学会了怎么关心人、怎么理解别人的情绪,这种能力是书本理论教不会的。


但好多人没这样的童年啊。


有的孩子只有考了高分才能看见爸妈笑,时间长了就把付出和被爱划等号,长大了在感情里就习惯拼命对人好,总觉得“我得做到什么程度才配被爱”。


还有的人,家里人说话总爱用指责代替好好沟通,他们成年后在亲密关系里也容易用“攻击”去表达需求。


明明怕失去对方,偏要说“你根本不在乎我”这种狠话,因为他们压根没见过健康的沟通该是什么样。


这就是为啥缺爱的人在感情里容易走歪。


饿了很久的人,看见点吃的就想抓在手里,根本顾不上想这东西是不是干净健康。


同样的道理,因为心里没安全感,要么就反复跟对方要关心,要么就不敢投入感情,怕受伤了扛不住。


但就算小时候没被好好爱过,在成年后也能自己补这一课。


关键是得先改掉错误的思维方式。要明白不需要靠讨好来换爱,要是情绪上来了想指责人,得提醒自己“这不是在好好沟通”,慢慢用理智调整曾经的习惯模式。


不是说完全不能焦虑,而是通过自我成长,让心态从总怕被抛弃的焦虑,转向“我知道自己的价值,也能分辨出什么是真的爱”的稳定状态。


爱和被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好的关系需要两个人一起创造幸福感。


但这个前提是,两个人都有足够的爱的存量。


当这种状态稳定后,才不会因为内心匮乏而在感情中迷失。既不会因为空洞而盲目依附对方,也不会因为恐惧冲突而扭曲表达。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在梁敏老师直播间里的收获: 简单相信,听话照做。活在爱里,活在当下,我之所见,离我不远。 感恩日记:调频和聚焦...
    后半生清醒阅读 21评论 0 1
  • (一)提问部分: 1. 群内昵称: 孩子性别、年龄: 男孩六岁 2. 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 昨晚在广...
    后半生清醒阅读 44评论 0 3
  • (原创)无法向人解释的行为 标签:信心;行为;解释;妄信 有没有这样一些行为和作为,它们的动机、出发点和理由在人...
    与真理约会阅读 21评论 0 0
  • 情债难还 风月情长,古今悠悠。多少故事在岁月长河中轻轻摇曳,如一株淡雅的墨香,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情,这个字眼...
    haerbin秋冬春夏阅读 19评论 0 0
  • 《少有人走的路》中对爱的解读。 给爱做出一个定义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关于爱的书,都没有一...
    风恍火惚阅读 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