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改变教育”是件宏大又遥远的事,直到真正理解“一厘米之变”的意义——原来不必等完美的方案、不必盼彻底的调整,从课堂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入手,就能让教育慢慢有了温度。
今天上课前,我特意留意了总是坐在角落、低头不敢看我的小宇。以往提问时,我习惯叫举手积极的孩子,这次讲完知识点后,我刻意把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留给了他。起初他紧张得声音发颤,回答也有些卡顿,我没有打断,反而笑着说“没关系,慢慢说,你的思路其实很特别”。没想到就是这句简单的鼓励,让他渐渐抬起头,后半段回答越来越清晰。当我在全班面前肯定他“能关注到别人没注意的细节,特别棒”时,我分明看到他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下课还主动把笔记递给我问“老师,这里我记对了吗”。
原来这就是“一厘米之变”的力量——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多一次耐心的等待、多一句真诚的肯定、多一个主动的关注。明天我打算再做一点小尝试:给作业总有些潦草的小杰,在评语里多写一句“这次的字迹比上次工整了,继续加油”,或许这些微小的在意,能成为孩子向前的小动力。教育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少成多”,继续在日常里藏好这些“一厘米”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