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年国庆假期,杭州西湖的客流量高达181万人次,断桥变人桥,西湖之水被乌泱泱的人海覆盖。这要是在2002年10月之前,绝无可能出现这种只见人不见桥的震撼景观。自从杭州市拆掉西湖的围栏围墙,免收门票,向全国向全世界人民免费开放后,西湖自由,闻达天下。
虽然没有门票收入,但酒店餐饮娱乐零售交通等服务产业的收入却突飞猛进,经济效益不降反升。开放的西湖笑迎四海客,广纳八方财。西湖白堤一个4.5平米的小商亭,被竞拍68次,最后以284万元的天价租金成交。这足以说明杭州是真正集美景与财富的天堂。
试想,那些围栏层层、围墙深深的优美景点,又有多少既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同时又能实现经济增长的?更多的是让人们望而却步,或绕道而行。优美的风景被禁锢在围墙之内,围墙明摆着拒人于千里之外,再多的宣传都无济于事,人心再向往都只能敬而远之了。
景区景点如此,我们的生活环境、家居住所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吗?现实证明:会的。
读罗望子的短篇小说《墙》,让我从另一种角度理解围墙的含义。故事写了紧邻的俩亲兄弟,在住房上攀比不成,老大又在围墙上下功夫。建好围墙以为大功告成,大宴宾客时却只落得一个庭院空空无人道贺的结局。
以前的农村,东家的红烧肉,香味飘到西家,馋的人不停咽口水;西家蒸馒头的水蒸气漫到东家,闻得出馒头是肉菜馅儿还是豆沙馅儿的。有小捣蛋鬼,在一排帘子上盆匾里挨户拿馒头干,从东到西就吃饱拿足了;吃邻家饭,隔锅饭比自家的香,那叫一个新鲜快活。
现在,为了防盗,围墙起了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农家小院、四合院越来越多,围起一片自己的小天地。经济条件好了,家庭隐私却多了起来,外人想看看不到,同时还能有眼不见为净、随时挡麻烦的功能。
因为墙有固若金汤的作用,所以有钱了就有筑墙的必要。老大在过年回家的春节假期,生出一念:翻修厨房、砌蚕室、筑围墙。一为方便父母和自己养老,二为稳住家财,保持一种优越感。
围绕着这个念头,《墙》展开了兄弟、父子、妯娌、邻里的各种关系相处的叙述,将乡村里简单又繁复的前因拆揉在一起,又抽丝剥茧地把后果描绘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乡村建设奔小康的图景,也品读出随着家庭经济的变化悬殊,人心也渐渐偏离了淳朴的方向。
农村人对农田、地基、房子的宽窄高低尺寸向来是锱铢必较的,即使是亲父子、亲兄弟也做不到宽容潇洒。就是表面假装和气,心里迟早会落下嫌隙。虚伪敷衍成为常态,内心的自私冷漠在躁动。
所以说,永远不要高估了自己,也不要高估人性。人们往往能接受陌生人的成功,却嫉恨身边人发财。而老大不断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改造房子院子。他没意识到人心隔肚皮,人心隔了一堵墙。围墙将自己的优越与众人区别开来,这对周围邻居来说,是严重心里不平衡的。而自己的亲弟弟也犯了红眼病似的要与他作对。
邻居们嘴上不明说,一味地恭维敷衍;背地里巴望着老大老二兄弟俩窝里斗,好让大家看笑话。小说最后,院墙落成,老大张灯结彩想宴请邻居宾客,却被众人放了鸽子。请客容易邀客难,老大在空空的院子里颜面扫地。
最势不两立的亲弟弟老二反而来捧场祝贺,姑且不论真心还是虚伪,至少在这一刻,没有让老大冷场。这让人想起苏轼的那首词《蝶恋花》,篡改一下:墙里宴席墙外道,墙外邻人,墙里空等绕。绕不见来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道院墙,在老大与邻里之间竖起了一道鸿沟。他这些年努力建立起来的好人品、好口碑,在这一刻齐刷刷碎落了一地。也把自己围困在与人交往越来越窄的小院子里。老大自私又工于心计的伎俩最终将自己束缚在更小的空间里。当初邻里通达,走哪里都是好人缘;如今白请客都没人捧场,似乎被一道院墙划清界线。
文末,厨房里的细节描写,让人揣摩良久。美人挂历是一处机关,是新厨房与外面客厅的隔断。厨房是厨师和帮工的小世界,里面又是另一番景象。在不经意和毫无准备的瞬间,一旦被打开,都现了原形。那些光鲜的外表下不光鲜的隐私被一览无余。
一堵围墙,见众生相。作者在文末呼应了文首。本来老大筑围墙的初衷心怀美好的憧憬,最后一生算计却事与愿违,极具讽刺意味,也成了整篇小说的点睛之笔。
西湖天堂、农家小院,如何在美好的大自然里寻得一块怡然快意的生活天地。不困宥于当下,方能通达未来。如何发挥墙的意义和作用,都在一念之间。
中国作协的江苏作家罗望子,江苏海安人,用朴实的文字将南通独特的地方语言风格展现得生动贴切。我也是南通人,读着读着感觉这故事就发生在身边,这些人物所想的就是南通乡村的许多观念看法,所说的话就是南通味儿。太让人惊喜又亲切了!
小说里的方言味道代表了某种地域文化,字里行间牵扯出一缕乡愁,真让人上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