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五一】时势造英雄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译文]
陆澄问:“孔子认为周武王没有达到尽善,大概他对武王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吧。”
先生说:“对武王来说,得到这样的评价已经不错了。”
再问:“假如文王尚在,又会如何?”
先生说:“文王在世时,天下的三分之二已归周室;若伐纣时,文王还在,或许就不用兴兵了,剩下那一部分不就也自然会来归顺。文王只要妥善处置商纣王,使他不能再放纵作恶即可。”
释疑:
先生认为,孔子所说的周武王没有做到尽善,是说他不能像周文王一样妥善处理与商纣的关系,使他不纵恶。文王是英雄造时势,武王是时事造英雄。
首先,孔子言尽美善与否,本指《舜》《武》二乐,非是舜帝武王二圣,陆澄何以此问,先生何以此答,不免令人生疑,莫非弦外有音?
再说儒家古圣先贤,皆以仁义为本,仁心义举,一以贯之,故孔子于武王之谈,难免怜惜求全之意。显然,武王伐纣,以暴制暴,虽然时机之下不得已而为之,却不比舜承尧禅,仁义之至,同是民心所向,终至四海升平,然武王之举不免生灵涂炭,似略于仁义有违,其乐亦当有所表现,故子曰,未尽善矣!及至文王之设,若非顺乎民望之愿,亦是仁人之心所见。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文王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善处纣,使纣的那些恶纵不开,不像武王这样使纣王的恶发挥到头了,然后再血流漂杵,再来打这一仗。
附注:
①尽善。《论语·八佾篇》第三,第二十五章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帝舜之乐。《武》,武王之乐。
②有其.一。见《论语·泰伯篇》第八,第二十章。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