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此8月4日,安徽财经大学“云建独山小分队”走进安徽省六安市国家级非遗产“康宁竹编”,观看竹编工艺品,了解制作过程与工具,感受古老悠久的传统手工艺,采访非遗传承人,追寻青竹编织的乡村梦,传承指尖的非物质文化,触摸六安市发展脉搏,并在此基础上为数字化经济下传统非遗手工的传承与乡村发展经济出谋划策。
走进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
8月4日清晨,安徽财经大学“云建独山小分队”驱车前往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始实地社会调研。今年44岁的邹红,生长在裕安区独山镇,是六安市五届人大代表。为了带领老区人民脱贫,邹红坚守初心,弘扬非遗文化竹编,创办了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带领1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演绎了由非遗传承人到带领群众致富脱贫的引路人的精彩人生,成为深山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
日前,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落下帷幕,非遗传承人邹红凭借精湛的竹编技艺斩获大赛金奖,这是中国工艺品类单项最高奖项。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近5000种,在市场上取得了骄人成绩,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产品已经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年产值达400万元。近年来,邹红带着她的竹编先后参加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安徽农特产品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均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康宁竹编成为六安市一张靓丽的“非遗文化名片”。
探索发展困境,创新传承之路
邹红告诉团队成员,现在愿意学习竹编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对竹编工艺感兴趣但是愿意坚持学习的仅有几个,竹编工艺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传承。事实上,非遗缺乏传承人的案例有很多,在非遗传承中年轻人的参与度不够,认同感缺失使得非遗传承问题愈加严重。在未来的非遗传承中,让年轻人了解非遗,增强文化认同感,并把这些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代代留存下去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云建独山小分队”在此次调研中收获良多。“做竹编需要三颗心,一颗不畏失败与困难的坚强心,一颗热爱生活享受竹编的创意心,一颗默默无闻持久追求的耐心。” 为了传承竹编技艺,邹老师倾囊相授不惜赐教,频繁地四方传艺,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进村庄,足迹遍布省内外,只为把非遗传承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地方。非遗传承,不仅是传承文化,更要授人以渔。邹老师的坚守,促进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竹编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