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重要他人(009-04)——我的父亲
父亲在外人眼里是清高的,他自己不承认,说自己只是因为近视没戴眼镜看不清对面走过来的人,很少招呼人,才给人留下清高的印象。
母亲说:“在你爸眼里,很多人都不行。他瞧得起的人,不多。”
是什么造就了父亲的“清高”?
他智商高,博览群书,爱思考,说出的话富有哲理,对人生对教育,感触颇深。
父亲临死前,我还赞美过他:“爸,你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你该出一本书。”是的,父亲没有出书,是我的遗憾。我记日记,却少有记录父亲的言语。随着他的逝去,那些透彻的认知、经典的语句,我已经淡忘了许多。
换个角度去看父亲,他可能太喜欢看书太喜欢思考人生,才导致了对自己的婚姻怀有缺憾。
我很小的时候,他就说:“门当户对,是正确的观点,不是糟粕。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背后有两个家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势必造成冲突。”
我这一生收到父亲写给我的信只有一封。1995年12月12日,在我电话告诉父亲我刚领了结婚证的那一天,我收到了他写来的一封短信。信里,父亲忧心忡忡,似乎提着一桶凉水,想从我的头顶倒下来,又舍不得惊吓到我,于是,就提着那桶水,吊在半空里。他在信中写到:“闺女,你领结婚证,就要做别人家的儿媳妇了。爸爸想唠叨几句。要记住,结婚不是万事大吉,而是崭新的开始!爱情是甜蜜的,而婚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日常。婚姻要想长久,需要时时保鲜。甜蜜的爱情要想不败给现实的婚姻,你要努力的地方还多。……”
开门七件事,是我不擅长的,没有一项擅长,来及格都谈不上。我除了擅长把白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我还会什么?不会切菜,不会炒菜,来下面条都不会,洗筷子都是婚后婆婆教的。
我就记得了“婚姻要像爱情一样,时时保鲜。”如何保鲜,也不知道。
父亲的担忧,是有原因的。
这一点,写我母亲的时候细说。
父亲怕我受欺负。
我生下儿子,父亲来家里,房间里只剩下我和他的时候,他说:“这下我就放心了。人家是独生儿子,你生了男孩,爸就不担心你在婆婆家受气咯。”心高气傲的我可不这么想,我回了一句:“怕什么?我要是生了女儿,他们要是对我不好,我转身就抱着小孩离开这个家。这多什么年代了?”“唉,傻丫头,你不懂呀。”
公公婆婆是大学老师,我没生女孩,无法假设。父母也是知识分子,父亲为什么也屈服于“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我的父母是北方人,母亲生了5个孩子,夭折一个,我是排在中间的唯一的女孩儿。母亲惯老大,疼老四,出门常常带着最小的两个儿子。母亲回东北老家生老三,不到1岁零10个月的我留在四川,由爸爸照顾;母亲生老四的时候,4岁多的我被送回东北老家,这两段经历,奠定了我和父亲的深厚感情,导致与母亲的疏远。
因此,在东北基因家里,因为有父亲的呵护欣赏疼爱,我并没有感受到“重男轻女”压抑的氛围。我的自信来自父亲的爱。父亲不“重男轻女”,但他知道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因此,他才会担心我在婆家受委屈。
儿子一岁的时候,去商场,营业员给戴了一顶小女孩的双麻花辫绒帽,父亲喜欢得不得了:“嗨,这要是小姑娘,更漂亮了。”
当我们兄妹4人陆续结婚生子,且都生的是男孩的时候,父亲有点得意地说:“人家说‘刘工,你家全是小子,太厉害了。’我说‘厉害啥呀?咱想要个孙女,没那个命呀!’”
你说我父亲究竟是得意还是感到遗憾呢?
2024年8月29日星期四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