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父亲的爱情观
因此,父亲在自己的姐姐姐夫家里是不是“寄人篱下”,没人知道真相,可能也不过是个人感受,他觉得是那就是吧。
我能理解,一个敏感少年,被从象牙塔里推到冶炼高炉旁,是对青春梦想的毁灭性打击,从此,人生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父亲相貌儒雅,身材颀长,有生之年没长过一点肥肉。父亲是近视眼,总是虚着眼睛,却一辈子没戴过近视眼镜。在同事眼里,父亲是清高的知识分子,却穿着冶炼工人的工作服,在冶炼高炉上工作过很长时间。肺癌与这段工作经历密切相关。我印象中,父亲长期咳嗽。
在我7岁左右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大约2岁,父亲胡子拉碴的模样看上去很苍老。有一天,我口无遮拦地跟父亲说:“爸,你看上去像我弟弟的爷爷。”推算下来父亲当时大概35岁左右,这句话是不是刺痛过父亲?
父亲热爱文艺,自学器乐,会打扬琴、吹竹笛和洞箫、吹口琴,爱下象棋,在全市工会职工象棋比赛中拿过大奖。这样的父亲,当冶炼工人,是生活安排的人生之路,绝不是他心中向往的生活。
父亲爱阅读,太阳好的时候,会在家门口空地上、洗衣台上,晒书。父亲的枕头旁边,永远有书。书中的文字影响他一生,他对生活始终保有浪漫的幻想。尤其对美好的爱情。
我上中学时,父亲在饭桌上说过:“人生真爱只有两种,一是青梅竹马,一是一见钟情。因为这两者都没有物质的束缚。但凡因物质而喜欢的都不叫爱情。”
大弟大禹上初二的时候,相传有一个漂亮女孩喜欢她,但是女孩的名声不好。80年代,漂亮一点的女孩常常莫名其妙地就有了“不好的名声”。有一天,大方的女孩到我家里敲门来玩,大弟满脸通红。
见我们都在吃饭,女孩招呼了一声,就走了。父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儿子,你要记住,你要真喜欢她,就不要管其他人怎么说。就算她是妓女,只要你爱她,也可以不搭理其他人的看法。”
我母亲端着菜从厨房里走出来,忍不住皱着眉头嘟囔:“别听你爸的,这都说些啥呀?什么歪歪道理。”“我就是打个比方。”“有这么打比方的吗?我儿子又不是找不到好姑娘。”“你不懂,我不跟你说。”父亲不停,继续讲。转头又对我讲:“闺女,如果你喜欢的人是杀人犯,进了监狱。只要你爱他,你可以等他出狱。爸都支持你。”“我干嘛要喜欢杀人犯?”“你也不懂。那得看他杀的是什么人。”父亲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的话其实没有错,听得懂的人才知道,他在强调“真正的爱会敢于牺牲能够等待。
母亲比父亲大接近3岁,北方人讲“女大三抱金砖”,女大男小,在北方人眼里是正常的。我奶奶是童养媳,比爷爷大7岁。父亲从骨子里希望得到我母亲姐姐般的疼爱和照顾。他曾说过:“我以为女大三,你能像姐姐一样照顾我。”他对母亲期待得比较多,要温柔,要是说话“不怼(北方话有一个字读音为nang)人”,要跟他分担家务而不是一个人包揽家务。母亲无法如他所愿,他到临终前还在念叨这辈子没离婚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