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站在这儿分享经验,确实有点儿忐忑,因为我要分享的很多经验都是从听王老师的课和阅读得来的,我也是照搬别人的理论,也谈不上自己的心得。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都提出小学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使孩子克服自卑感获得勤奋感。因为对这个理念的深深认同所以我采用的管理基本上都是围绕怎么让学生更加自信,怎么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跟王老师学习的焦点理论也为我改变学生们的偏差行为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根据以上的理论积累,在班级里我也进行了一些实践。
三年级时我在我们班设置了心愿箱,因为想进一步了解学生。刚开始设置,学生们参与度很高,每周都没你收到一二十封信。内容很丰富,有提建议的,有让帮忙解决困难的,也有表达感谢的,有的甚至还给我出趣味题让我解。每周五我会把信件取出来,属于个人问题我会一直回信解答,属于共性问题和班级问题的我就统一在周一班会上解答。一个学期过去了,信件越来越少,这可能也说明学生们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有一个案例记忆最深刻,我们班有个小女生程度不错但最近几周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后来看到她的来信才知道因为朋友不跟他玩儿了。
其实面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也批评过,惩罚过甚至有的也很家长商量停课几天,但效果甚微。有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就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不除去就天天不舒服,所以我就开始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当中。
我开始又意识地去关注正向行为,课堂关注坐姿端正,听讲认真的孩子并直接语言肯定,面对那些经常写字不好,突然有进步我就会激动地问:这次字进步这么大?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就利用了王老师讲的因应问句)往往学生听到这句话面露自豪感,就像我们班的杨硕,申宇硕,郭艺墨,董明昊,康子龙等等,仅仅因为这句赞美就让他们的作业发生了很大改观。(课堂作业方面)
因为实践的次数越来越多,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所以我也开始把正面关注当成一种习惯。如果遇到自己情绪不好不小心没控制住向学生发了火,事后我往往也会跟学生为自己的失控道歉,这也是给学生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榜样。
焦点中有句话叫: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相信正面关注的力量,所以去实践,因为有效,所以才坚持,因为坚持才能改变。也希望自己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我就分享这么多,感谢各位老师的认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