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品质,养成思考模式
画图思考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间接地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有视觉参与的一种思维方式。而高阶思维的一大特点是评价,它能使反省外显化。要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思维外显,且要以思维品质发展标准为参考来考查思维。就数学思维而言,需要关注思维的清晰度、准确性、关联性以及深度、广度、逻辑性等方面的品质。
(一)具体化,画出思维的清晰性
如在学习分数乘除法期间,学生很容易出现单位“1”搞不清楚、“量”与“率”混淆不清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题组,让他们画图说明,通过画图来表达清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需要先分析题组中每道题的异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图。学生通过图,凸显了每道题的异同之处。这样的画图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清晰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二)重细节,画出思维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发展思维的准确性:
·你能否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你能否更具体一些?
这旨在通过让学生表达得详细一些,在细化阐述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准确性。如学习“负数”之前,让学生自己阐述对负数的认识:
你听说过负数吗?请写一写你对负数的认识,越详细越好。
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看书、请教他人等方式写写画画,呈现了自己对于负数的认识。
在详细的表达中,学生所有的思考都得到了充分的暴露——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充分暴露的过程,再组织相互之间的交流,就能更正认识,更好地发展思维的准确性。
(三)思联系,画出思维的广度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发展思维的广度:
·这个问题与以前遇到过的什么问题有关呢?
·这一方法以前可曾遇到过?如学完“百分数”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前世今生”。百分数知识“脱胎”于分数的知识,属于“不是新知”的新知。遇到这类内容,教师要有关联意识,引导学生从百分数与以往知识的关联性视角画出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
在上图中,学生将百分数与以往的分数、小数、比关联,与生活中的折扣、成数等关联,利用线段图沟通了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展现了较好的思维关联性,体现了思维的广度。
(四 )破难点,画出思维的深度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让思维更具深度:·你如何考虑问题中的各种难题?
·你如何处理问题中最重要的各种因素?
比如学完工程问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工程问题难在哪里?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画图分析。
有学生从假设的已知“路长20米”有具体数据的工作总量入手,用旧知解决工程问题,然后,自己假设工作总量为“1”解决问题,再进行对比沟通,用线段图将假设“1”解决的分数问题与原来的整数问题进行方法上的沟通并去验证,归纳出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方法,最后拓深到难的问题,变形题目,分步解决。
呈现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思维的深度可见一斑。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问“难点”在哪里,解答的“关键”是什么,题目会如何变化、如何变难。
(五 )重推导,画出思维的逻辑性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让思维更具逻辑性:
·这些符合事实吗?
·这些都能根据你所说的得出吗?
·这些东西如何根据证据推导得出?如学完“圆的面积”一课,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面积公式推导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关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使用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定对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能不能画图说明?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想办法推导得出计算公式?
学生能分4个步骤画图,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回顾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分析得借助“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方法→通过圆的内外切正方形确定圆的面积,再切、分、展、合,按教材的方法转化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切、分、展、合,转化成梯形,推导成功→提出如果是切成x份,直接计算x个近似的小三角形面积,也得到了面积计算公式,拓展成功。
关注思维过程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过程体现极强的逻辑性。
确实和实用,在圆的面积知识拓展部分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