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一文,不由得再次感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是真正超前而又能引人深思的。
首先,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先生的这一番话,把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道出了教育的真义。对于这一点,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们仍然需要深刻认识。社会上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些孩子学习好却堪称生活低能儿,这跟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总把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有极大的关系。我们需要认识到,归根结底,让孩子好好学习,应该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有更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也能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带来更强的幸福感,而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和丰厚的收入,为了一己的光鲜。那样做,无疑是把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忽略了,也难有真正的幸福感。因此,我常常更愿意看到一个勇于面对生活,又乐于参与生活的孩子,而不愿意看到一个只会读死书,却置生活中的一切人与事于不顾的孩子!
再者,先生说,“我们以青天为顶,地球为地,日光照着工作,月光下休息和唱歌,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想想我们现在,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更多地是日日年年被关在一个个的培训学校的教室里,没日没夜地,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不说像陶行知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学生男的以开荒挑粪、女的倒马桶作为考试,洗菜、烧饭、打杂都得学生自己动手。”哪怕只是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考试评价方式,哪怕只是偶尔带学生出去走一走,去大自然中学习、生活一段,都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记得我们小时,从来不愁写作文,因为有太多走出去的机会:春游、秋游、摘桔子、割野葱,再是一次次地劳动,有太多太多的生活体验。让人庆幸的是,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以来实行的“双减”政策就是这样一种导向。要把孩子们从繁重而又无效的过度学业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走进生活,学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而高质的教育。
当然,本文中还出现了之前所读到过的“小先生”制和普及民主教育的相关内容,表明先生旨在培养更多的能追求与创造“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的人的高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