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看一个宋国灭国的故事。因过于迷信自然之力灭国的故事。
自译部分
秦自去帝号后复称王,攻击赵国,取杜阳(山西清徐县)。
公元前287年,秦攻魏,夺新垣(山西垣曲县)、曲阳(河南济源市西)。
公元前286年,秦司马错攻击魏国河内领土。魏割让安邑(旧都,山西夏县)求和,秦国赶出城内魏人。
秦在夏山击败韩军。
宋国国都睢阳(河南商丘)城墙拐角雀巢里,发现一只雏鹰。对这种异常现象,宋政府找人卜了一卦,说:“大吉。小而生巨,必称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起兵灭滕国(山东滕州),顺路伐薛(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东边击败齐国,拿下无座城池。南边攻略楚地,取地三百里。西边也击溃了魏军。这种局势让宋国自信心爆棚,同时与齐、魏对抗。为了展示他的霸业信心,用弓箭射天,用长鞭扑地,把祭祀天地先祖的祭坛摧毁焚烧,用以震吓鬼神。
在皇宫内院彻夜饮酒作乐,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都之中人,无不敢呼万岁。国际上听闻此消息,给宋起了个外号,叫“桀宋”。
齐湣王起兵伐宋,军民四散,弃城而不守。宋王逃奔魏国,在温地(河南省温县西)死去。
读书笔记
1、前287年左右,秦国取杜阳,打到了晋阳附近,给赵国埋下钉子,此时,秦军亦打进了晋中盆地。接着,新垣、曲阳、安邑的到手,秦势力真的如前文规划一般,插向韩国腹部,马上就要把韩一分为二。
2、宋国的历史。宋国是早期的诸侯国,公爵国,享国829年。宋国的第一任领导其实是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周朝灭商后,新君王不对旧势力贵族赶尽杀绝,而赋予其封地,宋国就是这般建立。宋亦被周尊为“三恪”之一。
什么是三恪?说是周朝新立,封前代三朝的子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
宋国历史上的大事有三件。一是微子启去世,由弟微仲即位,继而传位到宋湣公。当湣公去世时,弟宋炀公自立,太子弗父何未立,湣公子鲋祀弑炀公欲立兄长弗父何为王,太子不受,鲋祀自立,称宋厉公。二是宋宣公时期,弟即位。打破了父死子继的传统,发生内乱。三是宋襄公帮齐公子复国,代齐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
宋国领土占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山东西南部。物产丰富,大平原,且宋国商业繁盛。宋国与晋、齐、郑皆有友好合作关系。
最厉害的是,宋被称为儒、墨、道、名四家思想发源地。孔、墨、庄、惠四大贤人皆出自宋国。
3、宋这么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为什么在战国时苟延残喘?要地有地,要钱有钱,要文化有文化。本文以轻蔑的口吻描述了宋国的灭国,即小人得志不自量力得意忘形。但为什么最终会这样?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我总结,可能性有这么几点。一个是位置尴尬,在战国时,宋被楚、齐、魏、越夹在中间。和谁打都没胜算,有个卫国较弱,却还没有先下手。最终成为齐的口中餐。二是神仙打架连累凡人。晋国和楚国干仗时,宋夹在中间,经常被战火祸及。据说80年间经历了40次以上战争。三是政坛腐败,没有见特别厉害的改革,且在和平时期,没有励精图治改良社会生产关系,从而有“宋聋郑哑”一说。四是没有杰出人才出仕。五是君主的昏庸。
4、封建迷信害死人,文中说一个雀巢产了一只鹰,让宋王自信心膨胀。可能有点文学修饰。宋王为什么得了失心疯向四周发难最后沦为阶下囚尚不可知。
这个故事我觉得,还是告诉我们,中国文化历史久远,在这么长的时间中遗存的各种“道”还是有一些的。做事看个风水,卜一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最大的是作用更多是心理暗示,切不能把这些看的太重,还是要树立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让理性决策压过感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