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该相信网上的东西吗?如何区分信息的真假?该遵循什么准则,来确保所谓的真实就是真实的呢?
相信权威。
缺德老师→在笛卡尔的时代每天醒来都会发现几个世纪以来原以为真实的东西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科学书籍和教科书中也满是错误
理性主义:只相信你的理性。理性的就是对的
笛卡尔→发现一堆错误→不再读书(相信权威)而是投入生活→入伍和旅行→只相信自己的理性→为了运用理性找到真理→方法是尽可能的怀疑理所当然的一切→他首先就是怀疑感官提供的感觉是否真实→白金or蓝黑裙子?→现实并不是我们感知的那样→那我们感知到的东西至少存在吧?→也不一定,比如梦境是真是假(一些电影情节举例盗梦空间之类的)→只有数学的真实的→也不一定,万一我的头脑被控制了,我其实无法确定任何事情→缸中之脑→我思故我在,意思是就算一切都是虚假的,至少我的思想存在,那么进而证明我存在→笛卡尔一直在通过怀疑寻找确定→不要钻牛角尖,沉浸在“我活在虚拟世界”的悲痛中,而是对权威保持怀疑的态度+发挥能动性不断探究真理的态度。
现代经验主义:经验是知识的起源和极限。(洛克)
理性并不是我们认识的来源,感官数据才是!→所以什么才是真实的?→主要品质(隶属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大小/形状)是真实的,次要品质(事物对我们感官造成的影响,颜色/声音)不一定是真实的。→看到东西是一种由视网膜和脑子作用的大脑活动,而不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所以看到的东西是次要品质,不一定真实→所以什么才是真实的,有什么判断标准吗?→人,只能确证自己内部和外部能够感知到的东西,一切幻想的、听不见摸不着的、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佐证的……都不是真理→比如上帝这种玄乎的东西在我们的感知以外,所以他不是真理→类似于“人只能赚认知内的钱”。
实用主义:皮尔士和威廉詹姆斯
是不是真理拉出来遛遛就能看出来→是不是真理,要看有没有用→比如有信仰有用,所以上帝就是存在的→我们认为的真理,都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构建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怀疑学派:皮浪,啥玩意都不对
不同的人看事物有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就不存在真理→更极端的观点认为,我们无法确定设么是好的或者真的,所以要避免做出价值判断,然后对一切漠不关心,吃吃喝喝就行了
试图不那么极端的罗素
不要像笛卡尔那样,觉得经过理性思考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绝对真理,但也不要像皮浪那样,认为这个世界完全没有真理,所以可以尽情无知,而要采取一个中庸道路→我认为是这样,但我不确定,我希望找到答案→做法:1多几个不同的独立来源确认事实,2警惕权威和专家,3总是可能有不止一种解释,所以不要总相信第一个解释,多听几种然后自己判断,4不要固执己见,多听听不同的解释,尽管可能会被否定。5测量和量化是最精确的。6论证链条要完备,前提+观点+结论必须都是真实的。7最简单的往往是对的,奥卡姆剃刀。8无法证明或证伪的论点就是垃圾。
值得怀疑的东西:销售的嘴,网文,政治家的演讲,广告,媒体信息,星座和玄学,危言耸听的人
结论:
这期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什么是真实和真理?以及进一步的方法论——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感觉这个世界不真实,我该相信什么才能自洽?可以选择相信的有四种:自己的理性思考 or 科学的实验数据 or 我的感知和人类普适经验 or 对我有用的我就信,没用的我就不管
我不该相信什么?主要有四类,可以对号入座:1专家和权威,2跟我可能有利益关系之人/事物的话,3无法证明或证伪的事情,4违背直觉、常识和常理的事情(反诈app的灵魂发问:刷单这么赚钱为什么他们都来找我干?美女的搭讪我配吗?)
面对这个坑蒙拐骗、真真假假的世界,天真善良如我,应该秉持什么行为标准?
1.破除固执,对一切观点和结论保持好奇和开放的态度,划重点,尤其是和自己相反的观点,更要重视。
2.交叉检验,兼听则明。淘宝买东西最好既看买家信誉口碑,也看博主推荐,也看用过朋友的反馈,再去某红书搜搜最新评价,完事儿看看评论,也看差评和追评,还对比不同平台,再看看营业资质,注意鉴别人机。
3.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素养,虽然严谨的论证不一定能保证我们得出真理,但至少程序合法,科学研究的假设-检验-结论那套东西,是目前人类发展阶段最接近触摸真理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