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崇拜圣雄甘地的孩子非常爱吃糖,他妈妈为了让他戒掉糖,千里迢迢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自己的孩子。
可是甘地说,你三个星期后再带着他来。
母亲说我们家很远,好不容易来了,就请你帮帮我吧。
可甘地坚持说,你三个星期后再来。
于是,这个母亲三个星期后又带着孩子去见甘地。
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
孩子的妈妈就问甘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上次不说,非要自己等三个星期。
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我才有勇气跟他讲。
回看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是否过度关注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忽视了自我成长?
《思辨录辑要》有言: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为人父母,只有先内修己身,方可外教于人。
从古至今,好的教育也莫过于成为更好的自己。
01
父母的眼界,撑大孩子的人生边界
作家黄静洁曾说:用大视野育人,而不是用小视觉养儿。
一个家庭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有眼界。
父母短视,孩子就是坐井观天的那只蛙;父母有远见,孩子才能坐在天上观井。
电视剧《山海情》中,未成年的女孩被父母逼着退学,去福建电子厂打工。
校长去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自作聪明的父母当场算了一笔账:孩子大学毕业后照样要出去打工,还不如早点去工厂,能多赚好几年的钱。
让女儿辍学打工看似能多赚几年钱,实际上是将未来几十年的财富都输掉了。
目光短浅的父母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他们最终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父母就是孩子的命运。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人生边界。
陕西农民吴治保夫妇,五个孩子有四个考上了清华北大,被誉为“一门四清北大,五子皆才俊”。
五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女儿,家里很多亲戚曾经劝他们:“把家里男孩供上大学就行了,女孩读太多书没有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
不让女儿读书,早早嫁人生子,这是农村很多父母的做法。
可吴治保夫妇并没有这么做,在他们看来,男孩女孩都一样,每一个孩子都得接受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
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两个女儿接受了高等教育,见过更大的世面,改变了命运。
很赞同一句话:孩子脚下的路,始于父母。
父母的思维局限,孩子人生之路注定走不长远。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充实,而是精神的丰富、眼界的开阔。
当我们让孩子仰望高山之巅,他就渴望不断攀登;当我们指给孩子低洼小溪,他便不会向往大海。
每个人脚下的路,都始于父母。
父母看得远,孩子的人生也会有无限可能。
02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幸福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求助:和悲观的父母在一起自己也变得忧郁怎么办?
“我爸已经去世8年了,我妈至今仍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而我无时无刻不被她的情绪影响着。
其实我本人已经没有什么了,我想要生活向前看,可我总被我妈影响着。
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我真的一点激情都没有。”
父母时常低估自己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父母情绪不佳,孩子是不敢快乐的。
“在散步时我经常对德赛娜说,一个听不到孩子欢声笑语的家庭是不会有希望的,她对此深表赞同。”
这段话出自英国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
他同时指出: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如果他情绪低落、精神紧张,学习的信心和效率就会明显减弱,即使请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他们,也是徒劳无功。”
清代文学家魏源说:身教亲于言教。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父母的生存智慧,会融进孩子的价值观中;
如果父母心态消极,那么孩子经常会感受到负能量,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影响学习和个人成长;
而如果父母心态乐观,给孩子经常传递的是快乐和正能量,带给孩子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那么孩子也会形成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思维,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这种积极的能量,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家庭也会越来越好,生活越过越顺。
正如心理学家贝曼博士所说:
“一个观点就会带来一个量子场。
如果父母对待世界和生活的观点从消极走到积极,那么不仅我们自己的幸福指数会提高,甚至于,我们眼中的孩子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可爱,更加有活力。”
03
父母的德行,藏着孩子的运气
很多人认为,只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能确保他们的未来。
于是,拼命赚钱,疯狂买房,在名校门口排长队。殊不知,这表面的“爱“其实是一种掩饰,掩盖了他们在孩子面前缺乏的榜样力量。
孩子看到的是父母为了利益争吵,为了面子互相攀比,学不到真正的德行。
俗话说:“言传身教",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父母每天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孩子自然也会觉得这些行为是正常的;
如果父母每天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养成好习惯。
父母的德行和行为,也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有人拼命赚钱,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孩子在物质上不缺乏,但在情感上却极度匮乏;
有人每天打麻将,孩子从小就在烟雾缭绕中成长,最终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而有人每天坚持健身,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也会重视健康。
父母的行为和德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孩子的运气,其实是父母的德行积累的结果。
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自信阳光;
父母冷漠无情,孩子孤僻自卑;
父母积极向上,孩子努力进取;
父母懒散、拖延,孩子迷茫无助;
父母宽容大度,孩子善良友好;
父母计较小利,孩子斤斤计较。
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言辞上的教导,而是行动上的示范。
只有父母不断提升自己,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我们常说的教育的根本,其实是在于父母的自身素质,而不是外在的环境和条件。
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先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便让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也是这个道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最自然的教育
其实,好的教育并不复杂,好的父母也不一定是就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和专家学者。有许多普通的父母,一样教育出了出色的孩子。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家庭的父母都是循着爱的直觉,能够了解孩子、懂得孩子,用引导、身教等最自然的方式,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其实,最自然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将其浸润洒落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之中,便会产生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那我们要如何寻找到这份爱呢?爱人先爱己,当我学会了爱自己,便能在爱中管教孩子,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份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看见—释放—转化”三部曲,真正做到“爱自己”。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引导下会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面对自己的不足不再评判与排斥,放下对自己不足的执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改变对人或事物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爱,拥有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能力,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