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管理是重要的,在风云突变的时候,技术才是行业的最大推动力。
风平浪静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面临的就是风云突变,每隔几年都会风起云涌一次,考验的就是核心竞争力了。
38、我们一生下来就要和大众、丰田在同一个赛场比赛。如果我们延续大众和丰田当年的思路发展的话,我们早就死了。因此我们要把别人20年走的路用5年走完,想要用出奇制胜的战略把对手打下去,我们就要创新。
除了创新,个人以为,BYD赶上了中国消费的蓬勃发展。试问全球哪个市场有中国的市场容量?所以,去国外参观学习,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搬到更大的中国市场是一条商业之路。小一点说,去发达地区,将好的东西引入到欠发达地区,同理。
39、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确实参照了一些国外公司的优秀品牌,我们使用它的非专利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
一个企业要重视专利技术,拥有足够多的专利技术,就会有较宽的护城河。
40、到深圳,你会看到很多创新。创新的动力在哪里?动力就来自于竞争压力。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经济、过剩经济。以前计划经济时,什么都不过剩,就没有竞争,因为本来产能就不够。市场化以后,买一瓶水、一个书包,都有好多选择,就产生了竞争。这种竞争压力,就是推动创新的动力。
竞争对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敌人使我们强大,要学会正确“树敌”。
41、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内外并重的过程。外部因素就是体制创新,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承担的更多,包括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
企业要将创新作为一个专题存在,要定期讨论创新、提倡创新、关注创新、整理创新、应用创新。组织全员创新。创新有时候也很简单,不要天天走一样的道路就有可能是实现创新。
42、创新的主体是人,但更大因素是市场环境,最根本还是靠市场经济。市场上天天倒掉很多企业,这种动力会逼迫企业去创新。如果在一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地方,创新动力可能就不会那么足。所以要有一定的环境,才能形成创新动力,这是一种环境驱动。
竞争对手就是一种环境,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一种好的创新环境。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找不到具象的竞争对手,就需要一个假想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43、创新的原动力,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生存而创新,因为太竞争了,你不出新牌你就会死掉,你怎么出新牌,就是创新。
生存是一切要素的动力。为了生存,会激发出无限的潜力。
44、从手机行业来看,从手摇的机械电话,到后来的功能电话,最后到智能手机,大概三个过程。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是一个飞跃。15年前的诺基亚很强大,因为它的系统强大,拒绝改变,瞬间倒下。诺基亚倒下不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我们依然认为,诺基亚的管理是全球最先进的管理(我们当时给它代工1/3的手机)。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趋势变革的时候,企业要跟得上。
企业败给了这个时代,但说到底,还是败给了自己,因为自己不愿因跟上时代。
45、只要是人造的,不是神造出来的,别人能搞出来,我们也可以。
不信邪的精神很重要,能造就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最后克服困难的一种局面。而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强大的过程。超级自信能给自己一些勇气。勇气是最重要的。
46、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往往会孕育出很多大的创新。像美国就孕育了很多创新型企业,从英特尔到微软,再到谷歌、苹果,下一个是谁不知道。每一个企业家都如履薄冰,必须不断推出新东西。上世纪90年代,“大哥大”一个产品可能卖3年。今天,一款手机产品可能就卖6个月。没有新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
在科技行业,更新迭代太快,快的让人难以想象。以后会越来越快,因为快会导致更快。
47、什么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是一个体系。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应该经历一个过程,首先要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能力,然后是自主认证的能力,目标是培育自主创新的品牌,只有走完这一系列过程才算是完成了自主创新。
起于研发,而最终落到品牌,这是企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润,也就是市场份额,而品牌才是市场份额的直接影响因素。
48、我们需要他们(造车新势力企业)进来,利用做手机的流量、做手机的粉丝,还有一些平台商利用它的流量和生态进来,说服大家不要买燃油车,都来买电动汽车。这个蛋糕不就变大了吗?大了以后该切多少就看谁的技术(好)。
汽车最大的市场不是汽车本身,而是汽车带来的流量,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但以后迟早是要变现的。
49、说实话,我们就是先模仿别人,先学会车是怎么回事,弄明白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吸取一些经验,再做一些创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注入车型中。
拆解前辈们的“产品”,其实也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对前辈们的一种尊重。
50、企业就如生命体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它们在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迟延地创造新业务。
创造新业务,并狠狠地抓住新业务带来的红利,是对抗风险的很好的方式。只是,创造新业务,实在是太难了,也太累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只有有限的几次机会。
51、在人们看来,我们是从外行进来的,既然是外行,打法就必须有讲究,要与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这就是我们模式创新的成果。
最努力的外行终究会变成内行。
52、中外车企一般都尽可能高比例地外购零部件,以强化生产效率、分散投资风险,但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之,陆续培植垂直的供应链体系,至少70%的零部件系自主生产。我们造汽车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专业化分工,我们是大而全,这就是比亚迪战略上的创新。
做到大而全可不容易,这都是资本大鳄或大企业的行为。但却真是有效。比如京东。
53、单个产品技术的竞争变得很困难,做任一产品都有世界顶级的竞争对手,要在单一产品上寻求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变得非常困难。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有集成创新,这样使得我们的企业在创新领域里面走得更快。
一艘大船当然会走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