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的八个要素
任何一个思维都包含八个要素,涉及数据和信息、目的和目标。
比如你讨论一件事,是基于某些数据和信息来的,这是第一个要素。
接着,你做这个事、说这个话或者做这个评判,你有你的目的和目标。
然后你要有关键问题。就是我们的议题到底是什么?你要有解释和推断,就是你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你需要建立在一些重要的概念之上,你需要有你的假定和前提。
比如说,几个人看到水池里边躺了一个人,第一个人会说,那是个流浪汉。当他说那是个流浪汉的时候,他的前提是什么呢?虽然没有说出口,他的前提是只有流浪汉才会躺到水沟里。
另外一个人看到水沟里躺一个人,他说,那个人需要帮助。那么他的前提是什么呢?他的前提是无论谁躺在了水沟里,他都需要帮助,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前提,所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在每个人脑海当中,其实都有很多隐含的前提,我们大家不知道,我们没有感觉,我们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所以,前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然后意涵和结果。意涵就是意义和含义。这件事情的隐含的意义是什么?比如说,“我爱你”,那么它隐含的含义就是我愿意跟你生活在一起,我愿意长时间的跟你待在一起,我愿意把我的钱给你花,我愿意跟你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甚至我们可以生一个孩子,这就是意涵和含义。
最后还有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这很重要!
以上就是一个思维应具备的八个要素。
2、批判性思维的应具备的特征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标准是针对这八个要素,需要具备的有一些思维特征。评判一个人具不具备思维的批判性,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出发。
第一个是清晰性。
我们经常会模糊地讨论一个问题,讨论来讨论去,甚至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没有界定好这件事,就开始讨论,开始吵架了,所以清晰性,它对应的是模糊地讨论。
第二个叫精确度。
我们能够精确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数据的支撑?精确度所对应的就是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去讨论一个问题。
第三个叫关联性。
有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问题明显跟这个事情无关。
比如有人被人诉讼性骚扰,然后他的朋友出来帮腔说这个人不会性骚扰。
为什么呢?因为他业务能力很强,他是个好人。这两件事没有任何的关联,所以这种讨论方式叫作缺乏关联性,与关联性相关的叫无关。
第四个就是准确性。
你说的是不是事实?当我们看到一个帖子,让人很愤慨,你忍不住就会被那个文字撩动,你会觉得这人太不像话了,我得转一下,不转不足以平民愤。
但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冷静地想一下:准确吗?是不是真的呢?
这里也可以看到准确性跟精确性的不同。精确性是再往深一步,去看看那个具体的数字;准确性就是确定他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我们都不是新闻当事人,我们也不是法律机关,我们没法去了解更详细东西的时候,轻易地去评判,就丧失了公平性,丧失了我们所说的准确性。
第五个叫深度。
你的思维够不够深?在生活当中很多,比如说这个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教训他?我们会觉得,只要不听话我们就教训,这是天然的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父亲怎么能不教训他?但如果你稍微深入一点,你去学习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的理论,你可能才能够深入地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他是缺少关爱,而不是缺这个教训。有可能你越教训他,他将来叛逆地越厉害,但是因为你没有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的能力,就只能够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第六个特征是广度。
跟广度相对应的就是狭隘。如果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只从最小最窄的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就没法看到更广阔的范围。
第七个是逻辑性。
什么叫逻辑性?逻辑性就是你的思维要相互支持,你不会跟自己打架。
那么跟它相对应的就是思维互相不支持,根本推理不过去。他用这种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论推理不过去,最简单的逻辑推理都过不去。
苏格拉底当年在古希腊的时候,得罪了特别多的人,他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地揭示出别人不相容的部分,就是我用你的话打击你后边所说的话,你发现你自相矛盾。
苏格拉底为什么招人恨呢?就是他让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思想肤浅的一面。
第八个是公平性。跟公平性相对的就是偏见。
最后是重要性和非重点。
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不是现在的重点,还有更重要的话题来讨论。
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事,比如说高铁占坐这样的,在今天看来觉得特别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出了一个奇葩的人,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觉得这简直是所有道德当中最糟糕的一项。
但是高铁占座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众多的社会生活当中为什么会放大呢?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鲜活性原理。
当这件事刚刚成为新闻热点,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重要很多,比那个没有在我面前出现的要重要得多,这种鲜活性导致了认知偏见,导致我们过度关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