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极少数边远地区外,一般农村都用上自来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村民吃水要去水井提水、挑水。
井水是好东西,冬暖、夏凉。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从井里提上来的水感觉热乎乎的,还冒着“热气”,身体好的人,把井水披头盖脸浇在身上,来个冷水浴,哪叫痛快!在夏天里,天气潮湿,酷热难耐,井水的水竟然是彻骨地凉,清爽甘甜,人渴了拿起瓢,痛痛快快喝个肚圆,哪是一个字——爽!
井水虽好喝,但挑水却不是个好活。大家在电影里看到下乡支青挑水时,步履踉跄、呲牙咧嘴、满头大汗的窘相,电影里的形象一点也不夸张。挑水对于成年男性农民来说还真不算什么事,但对于妇女、身弱、老人以及没有挑水经验的人来说,绝对是个苦差事。挑水要有力气,要掌握好平衡,走路要稳,才能如愿将水挑到家中。挑水的扁担一般是木制的,也有竹子制成的。人的肩膀上的除了骨头,没有什么肉,挑一担水在肩上,扁担下的那点可怜的肉在扁担和骨头的挤压下,哪叫个疼!当然久而久之那地方便会生成老茧,不再疼了。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伙食赖、吃饭刁,我的身体一直很瘦弱,没有什么力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父母干活,挑水当然是那时的必修课。当时我个子矮小,把水桶挂在扁担的铁钩上,水桶还拖着地,根本挑不起来。我便将扁担钩挽起来,钩子钩在扁担上,水桶便离了地。一开始只能从水塘里挑半桶水,慢慢学挑水。半桶水压在肩上,也生疼!累得满头大汗,跌跌撞撞回到家,水差不多都洒在路上。经过数次锻炼,身体便有了些力气,我开始挑井水。
我们的村子很大,有好几千口子人,村里有好几口水井。离我家近的水井挖在村北的大水塘中央,挖好后修起了高高的井台,由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到大路上。由于这水井的口径比其他水井略小,村民叫它“小井”。
我们村的水井上没有辘轳,要将水桶扣在井绳钩上,打满水后用双手提上来。水井里打水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还考验人的胆量。没有打水经验的人打水,水桶会一直漂在水面上,水根本进不了桶内。有恐高症的人站在井边腿都哆嗦,更不用说提上几十斤重的水桶。
水井离家很远,挑起一担水回家,那路感觉好漫长!看着别人挑水扁担一颤一颤轻松的样子,我实在学不来。只好咬紧牙关,眼冒金星,摇摇晃晃艰难地走。
由于上学的原因,我挑水的机会并不太多,所以我的肩头一直没有形成老茧,成年后挑水对于我来说也没有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从小井里打水还好,但到了冬季问题就来了,挑水的人总不免洒一点水在地上,冬天冷,水马上就冻成了冰。时间一长,井台和通往小井的窄路上便结满了冰,极易滑倒,甚至滑入井中!非常危险,冬天妇女、体弱人便没有能力从这个井里提水、挑水。
原来家里一般是父亲和我挑水,后来我上了大学,父亲中风病倒,挑水的重担落到母亲的身上。回想母亲单薄身体在寒风中艰难地提水、挑水,一步一滑地走在冰路上的情景,我至今还有一阵阵抹不去的痛。多少次好心的邻居们看到母亲无法将水打出,便放下自家扁担,帮母亲打出水并挑到大路上。
为了让母亲少受挑水之苦,每次我离家前都尽可能地多挑水,把家里能盛水的缸、桶、锅、盆都加满水,但这些水又能用几天?虽然我人离开了故乡,但心思却时时守在通往小井那条湿湿滑滑的小路上。
后来村里接上自来水,挑水吃的日子成为历史,小井也完成它的使命,它的水质一天天变差,最终没有逃脱被掩埋的命运。
这几年我的肩窝时时地疼,到医院检查,说是肩肌劳损,属于老伤。想想这些年我没有干过什么累人的活,以至伤及肩肌。噢,是不是当年挑水留下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