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新看了《被讨厌的勇气》,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反复阅读,每次复读,我总能在字里行间得到新的启发。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认知颠覆是阿德勒的“目的论”,他的基本观点是,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我们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举个例子,比如正在怒气冲冲地吼你的小孩(小孩调皮不听话)。而如果此时,你的老板突然打电话过来,你会马上收起你所有情绪,等到通话结束,你又会恢复怒气冲冲的状态。
为什么你会对你小孩大吼大叫?
通常的解释是小孩的行为惹你生气了,所以你冲小孩大吼大叫,但如果用阿德勒的“目的论”来解读,其实是因为你想“震慑”你的小孩,所以你“捏造”了生气这个情绪,它可以帮你达到“震慑”小孩目的,最终让小孩听话。
而当你接到老板的电话时,你的目的瞬间改变了,你的目的是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员工、好下属的印象,于是你收起了你所有的情绪。
这就是阿德勒的“目的论”,这个方法论还可以用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拖延现象,比如你总是拖到最后才交工作报告,而本质上,你的目的就是想拖延,你就是在享受拖到最后一刻然后事情做完的那种成就感。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大家也能在书中挖掘到更多的“宝藏”。
我是@飞翔的海马,专注于个人知识管理与效能提升。欢迎关注我,陪你持续学习,解锁人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