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互联网的作品,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
有一点沮丧,这周的阅读任务没有完成,《必然》只读了半部。我不喜欢为完成任务,而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一部好的作品我喜欢细读深思揣摩作者的意图。
就像我喜欢的简友们,我都会认真读文,思考主题,再做评论。自认为这是对作者的尊重,当然这也很耗时,所以关于点赞不留言,或者千篇一律的评论,除非遇到喜欢的友友,我基本不会回访,不是我不懂礼尚往来,而是我水平不够,做不到花少量时间一一回访评论,见谅。
回归正题,《必然》按照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13个动词独立成章,目前只读到第6章。
1
网络与手机什么时候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但因为太微小,或者我们不能用过去解释现在,就选择性的忽视变化。直到这些微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又会惊叹它的变化。
面对快速变化我们是菜鸟,也将是永远的菜鸟,这令人难以接受,这像是在否认我们过去的价值。
2
流动里有一个未来付费的大方向,因为正在使用,所以有些共鸣。
复制品大量存在时,他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而无法复制的东西就变得有价值起来。
能复制的东西有什么?文章,音乐,视频,文件……都能复制。
不能复制的东西是什么?无形的东西,就像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比如信任,“信任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在复制品泛滥的世界中具有的价值越来越高。”
想一想自己愿意为什么付费呢?在大量信息充斥着的现在,如果有人精选你感兴趣的内容,省去你大浪淘沙的的寻找,直接呈现,会不会愿意付费?
想找工作,一个掌握当地公司的信息,招聘岗位,要求,量身进行迅速匹配推荐的圈子,愿意付费吗?
想打广告,想获得流量,一个热门的网站通过付费能让你被看到,会付费吗?
学一个食谱,配方免费,但有了配方也不一定能成功,如果有售后指点答疑呢?付费吗?
……
例子挺多,可以参考一下自媒体变现的方式。
3
屏读里作者描述了想象中未来的画面,屏读无处不在,起床屏读时间和闹钟,屏读紧急信息和天气情况,做饭屏读冰箱食材,出门屏读道路状况……感觉看了部科幻电影,随时随地都能屏读,并且为个人量身打造。
大致就这些吧,第一次读这类作品,理解的浅显,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