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不再需要老师。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培养目标为: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事实上更简单地说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际上就是培养一个个未来的“父亲”和“母亲”或者说是“丈夫”和“妻子”。再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一个个的人。
有人会说,本身就是“人”,为什么还要经过培养成为“人”。的确,在我们的实际是生活中,有不少人是枉为人的,是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包含:物质上的人和精神的人。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一个个具有生物、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人。
教育的行为是用生命启迪是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用文化氤氲文化,用善良感染善良。教育是一项成全人的事业,更夸张地说是一项教育人的命业。如果仅仅定义为一项职业显然是不够的,也是无法做得至好的。
然而,影响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政府的,社会的,学校的,以及教师个人的。所以说要做好至纯的教育是困难的,也是孤独的。但正如张文质老师说,我们可以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因为教育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正如事在人为一样,只要自己努力,总可以改变一点点。
一位局长可以改变县域教育生态,一位校长可以改变一所学校教育生态,一位老师可以改变一个班级的教育生态。朱永新老师在《你是自己教室的国王》中说:其实每位老师都是自己教室的国王,关起教室的门,我们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总是能够做一些事的,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教室开始晨诵、午读、暮省,从自己的专业成长开始,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参与专业发展共同体,用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变化,来证明自己的教育成果,当你开出了一朵花,花香蝶自来。
教育是人“为”的,作为教师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努力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为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