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顾 “形式训练说”与“实质训练说”的演进,进而从知识论、学力论的角度,检视课程思潮的变化所带来的课程发展模式的演进,借以认识新课程的思想背景。
教育的目标不在于习得实质性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形式性地训练心智能力。而且强调,在一种领域中所训练的能力能够迁移到其他领域。“实质训练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学习社会中有用的知识。其二是,丰富和深化儿童在目前的生活环境中业已获得的经验,以求得成长。即提供有助于满足儿童需求、兴趣爱好的教材。“形式训练说”旨在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技能,以现成的学术体系学习现成的思考方式。“实质训练说”则是以现成的成人社会为模型,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儿童自然地溶化于成人之中,以求得现存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里,掌握着眼于过去的思考方式和眼前的知识、技术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基于思维的创意与跃进的技术,培养儿童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当代的教育必须是“着眼于未来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的教育必须有“新形势训练说”。
我们不能机械的分割迁移,把它分为实质训练、形式训练、技能训练三个阶段。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凝固地看待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会取得学习迁移的效果。总之,不应平面地、静态地看待迁移,而应当立体地、动态地把握它。我们需要的是,寻求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扬弃与统一。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习得各门基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同时也训练思维、判断、问题解决等等的能力,从而能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形成有效的智力与知性。
不充分考虑儿童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及能力,而是教授跟他们无关的抽象知识,这种“传统型课程”成为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重担,不能培育创造性和自发性。学科的体系侭管考虑到如何适用于儿童,但不是具体的儿童,而是一般的、抽象的儿童。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是凝固不变的,并且划一地灌输给儿童。
人性中心课程不仅重视“智慧的卓越”,而且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共鸣等情意侧面的发展,旨在培育完整的人。这种课程的基本原则是“认知与情意的统整”。它不是一意孤行地强调情意侧面,也传承了学问中心课程主张的通过基本概念与探究过程习得思考方式的观点。而且强调要通过儿童的惊异与感悟,保障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发展动机、态度和自信。
体验学习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科学习与体验学习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的融入,关注知识与经验、过程与结果、生成与预设、主动与互动、自立与合作的内在统一,打破传统的“传递中心的教学”,建构一种体现人类学习的传统—— “修炼”与“对话”——的“对话中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