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夫儒者[1],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乐,而闭其所乐。是犹决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
夫牧民者[2],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有野心,系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
夫颜回[3]、季路[4]、子夏[5]、冉伯牛[6],孔子之通学也,然颜渊夭死,季路菹于卫,子夏失明,冉伯牛为厉。此皆迫性拂情,而不得其和也。
故子夏见曾子[7],一臞一肥。曾子问其故,曰:“出见富贵之乐而欲之,入见先王之道又说之。两者心战,故臞;先王之道胜,故肥。”推其志,非能贪富贵之位,不便侈靡之乐,直宜迫性闭欲,以义自防也。虽情心郁殪[8],形性屈竭,犹不得已自强也。故莫能终其天年。
若夫至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适情而行,余天下而不贪,委万物而不利。处大廓之宇,游无极之野,登太皇[9],冯太一,玩天地于掌握之中,夫岂为贫富肥癯哉?故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乐,而能禁之……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淮南子·精神训》)
【注释】
[1]今夫儒者:指汉初的儒者。
[2]牧民者:统治百姓的人。
[3]颜回:孔子学生颜渊,名回。早卒,故下文曰“颜渊夭死”。
[4]季路:孔子学生子路,名由,字季路。直爽而勇。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为季孙氏宰(家臣)。后任卫大夫孔俚的宰。在贵族内讧中被杀。故下文曰“季路菹于卫”。
[5]子夏:孔子学生,卜氏,名商。为莒父宰。孔子死后,至魏国西河讲学。魏文侯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由子夏传授而传于后世。
[6]冉伯牛:孔子学生,冉氏,名耕,以德行著称,患疠而亡。
[7]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以孝著称,相传著《大学》。
[8]郁殪:《后汉书·光武纪上》李贤注:“殪,仆也。或作噎。”《辞海》:郁抑亦作“郁噎”,故“郁殪”意即“郁抑”。
[9]太皇:指天的最高处。“皇天”,古人对天的尊称。
【解读】
《淮南子》指出,当时的儒者不懂得“原心反本”,而徒务禁欲止乐,迫性违情,只能使人心身不和。即使像古时孔子的学生,迫性闭欲,两心交战,久处于矛盾之中,甚而不得终其天年。说明儒者禁欲闭乐,与道家养生的“原心反本”,实大有不同。
“以汤止沸”之喻在《吕氏春秋》也有记载,后世成为“扬汤止沸”成语。《三国演义》云:“扬汤止沸,不如去腥;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参阅】
《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