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THREE
这样沟通,你能让人“如沐春风”
在这一部分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给你讲一个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学校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极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赏。一天早晨,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发现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里往外走。如果是常人作为老师或者长辈,此时应该会说:“要爱护公物啊,公园里的花不能攀折,这是公德。”他却拦住孩子,先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呀?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有些羞怯地说:“我奶奶病的很重,我每天都陪着她说话,我告诉她,学校里的花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它送给她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回来。”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的手,又回到了花园里摘下第二大的那朵玫瑰花,对她说:“一朵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有充满爱的心灵;另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所强调的:“目中有人”的理念。
在这部分我想跟你特别强调:沟通不是对着别人的脸,而是对着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否开放,是否能够发现别人的存在,看见别人的光彩,照亮别人的优势,决定了能否完成一次友好的沟通。
接下来我们会用六个最常见,最有用的场景来进行,让人如沐春风的沟通修炼。从破冰开始,赞美、激励、说服、辅导、安慰,每一步都是一场双向奔赴,即使在鼓舞别人,也是在扩展自己。
⑦破冰:怎样让人对你印象深刻?
请你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在和陌生人破冰时,你一般会怎么介绍自己?
如果是一对多的场景,比如研讨会或者行业论坛,你又会怎么介绍自己?
自我介绍之后,你会怎么挖掘双方都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对别人产生兴趣的时候,恰好是别人对我们产生兴趣的时候。——贺拉斯
这常让人如沐春风的沟通修炼,会先从破冰开始,也就是怎么走进别人的视野和脑海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
有人认为,破冰是为了打破初次见面时的藩篱,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但是我想请你沿着这层含义深入地想想:距离感只会在两个陌生人之间产生吗?难道我们和朋友或者家人就没有距离感吗?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分出很多层次。从陌生人到点头之交,从点头之交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甚至演变成亲密关系,每进一层,就要消除一层距离感。破冰不是一次性行动,而是……
如果我们把破冰理解为陌生人之间的一锤子买卖,那当然,应该好好展现自我,抢占对方的注意力。但现在我们知道破冰是动态过程,它的本质应该是双向奔赴,让两个人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一点点靠近,拼命表现自我,只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却没法让对方卸下防御,没准他还会反感地后退一步。
但反过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社交坚冰便能自然溶解。这层冰虽然看不见,但是客观存在,一定得有人先往前迈出一步。而且,谁以巧妙的方式破处了这层冰,谁就可以率先走进对方的世界,赢得对方的信任。
破冰是一次温和但非常关键的博弈,奠定了沟通双方此后关系的基调。开启这场博弈前,我照例给你一个公式,将破冰的方法概括为以下三个动作:
破冰=双线卡位+展现关切+营造掌控
脱不花 《沟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