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中心积极心理学》
第一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一单元:潜力与自我效能
信念、热情和勤奋的关系
成功是信念、热情和勤奋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如果缺失,那么成功不可持续。对班尼斯特来说,他坚信自己能够跑进4分钟,为了避免受当时主流观念的影响,他独自进行训练;他喜欢跑步,享受着跑步的感觉;而且他进行的是非常刻苦的训练。
我认为信念、热情和努力的影响比例大概是50:30:20。在这三个要素中,勤奋是最显性的,热情其次,信念是隐性的,最不容易被发现。
在三者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忽视信念
因为信念是隐性的,最容易被忽视。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有问题时,最容易找到的是那个显性的要素--“勤奋”,我们会批评他不够用功,会告诫他要努力,会要求他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差距较大的科目上,会给他安排补课。所有这些都在强迫他身体上的“勤奋",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所以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越补越差。好一些的家长会考虑兴趣的问题,找到孩子最感兴趣的点在哪里,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其实孩子最大的问题很可能是那个隐藏得最深的“信念”问题,他不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这门功课,甚至不相信自己可以成绩优秀,不相信自己会有美好的未来。
案例:踢毽子的孩子
有个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起色。
后来爸爸发现孩子对踢毽子很喜欢,于是就找到了一个把踢毽子做为特长来发展的学校,把儿子转了过去。孩子在新学校如鱼得水,踢毽子非常好,在全校都很有名气。
孩子的成绩也逐渐好转。
当孩子的信念出了问题时,他的努力仅仅是身体上的勤奋,甚至他是在用身体上的勤奋来补救父母的期望,这反而加深了他自己“做不好”这个信念,他处于螺旋形下降的漩涡中。这时他需要父母真正的帮助,需要外力把他拉出漩涡,而不是把他在漩涡里推得更深。
孩子补课应该怎么补?有人说应该补他最强的那门功课,通过让这门功课成为同学中最棒的来带动其他功课的提高。这里补的就是信念。
当你的孩子有问题时,请仔细的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办,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别被表面的现象掩盖掉问题的实质;当你的下属绩效不达标时请仔细观察、思考究竟该怎么办;当你没有达到预期时请内省自己,究竟是哪个因素需要改进。
最大的自我相信,自己能改变和完善自己,这个信心就足以让他们心想事成。
-- 马丁·塞利格曼《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误区二:只关注信念
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个“信念”因素远比另外两个重要,但并不是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好就行了,这是另外一个误区。
在《幸福课》中,沙哈尔反对过度强调信念作用的自助运动。如认为成功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即,你的生活是被你吸引过来的。无论你想象什么,无论你相信什么,只要你思考,只要你相信,就会获得富足,无论是精神的富足,还是物质的富足。
这些理念一直有着巨大吸引力,这些理念鼓舞人心。但是这有问题。如班尼斯特的故事,他在3分59秒跑完了1英里,6周后John Landy将这一成绩缩短到3分57秒,一年后37名运动员都能跑到4分内了,其中有一定奥妙。一但他们相信能办到,就有可能实现,但问题是自助运动只强调了某个真相,并将这个真相过分鼓吹,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精神的确能创造现实,但是这并非全部,我们创造了现实,还会受到外界或者内在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这只是等式的一半,而这些自助书籍,传达的信息往往言过其实,效果甚微,甚至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如有这样一个事例(《潜意识的力量》约瑟夫·墨菲,光明日报出版社,P18):某个女大学生,圣诞之夜,她打算前往水牛城和家人一起过节。她路过一个奢侈品商店,对其中一款西班牙的皮革挎包心动不已,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向往。可是一看价格标签,她不得不大喘一口气,劝说自己:“这么昂贵的皮包,我可买不起。”不过她想起了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知识,于是重新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让负面的想法变成现实,一定要开始正面的想法,让奇迹在你的生命中发生。”
她看看橱窗后面的商品,开始对自己说:“那个包是属于我的,我在精神上接受了它,我的潜意识已经看到了我获得它的那一幕。”
为了送她前往水牛城,当天晚上,她的未婚夫请她到餐厅共进晚餐。席间,未婚夫拿出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她屏住呼吸,开始拆掉礼物的包装。多么神奇,礼物竟然和那个让她心动的皮包一模一样!她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对这款皮包的期待,并让这个想法深入到潜意识之中,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潜意识令人惊奇的发生作用了。
类似的故事充斥在自助运动的书籍中,这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一切因我而变,一切都由吸引力法则决定,这种说法短期内能让你坚定信念,获得幸福感,但是长期来看,该怎么看待那些没有被你吸引来的事例呢?这些没有被吸引来的事例只会让人感到挫败、内疚、不快乐,离成功越来越远。因为如果我真的相信一切都由思考决定,这种想法就会成为我的思维习惯,只要有信心,金钱就会滚滚而来,爱情就会降临于我,这抹杀了勤奋、坚韧不拔以及失败的作用,它们也是成功的因素。
最怕的就是,比你还优秀的人,过着比你更努力的生活。
--佚名
此外,吸引力法则也无法解释灾难和困难,如对在911、地震或者车祸中丧生或者遭受痛苦的人们来说,吸引力法则该怎么解释呢?是他们的信念带给他们灾难吗?
信念?热情?还是勤奋?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应该从哪个方面改进?对照自己的理想,诚实的问问自己,这是一件需要你自己为自己经常要做的事。
《客户中心积极心理学》将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欢迎关注。
第一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
第一单元:潜力与自我效能
潜力与自我效能(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