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长谈采访李笑来,在采访的第一个篇章中,李笑来谈论如何退出一个坏习惯,他以自己抽烟四十年为例,讲到如何通过认知研究、亲身试验来让自己无痛戒烟。每当有抽烟冲动的时候,他会给自己一个认知提醒,比如说他会10-15秒钟的自我对话,来给自己洗脑。说到洗脑这件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因为我们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被外界洗脑,像我们的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好朋友以及社交媒体所带来的这些广告自媒体等等,都会给我们洗脑,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给自己洗呢?这样还可以洗的更干净一些。
自我洗脑和对话的原理也很有意思,就是利用自我对话打一个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时间差。潜意识一般会比意识反应快0.5到10秒钟,在这个时间里边,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我对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在潜意识出现抽烟想法的时候,改变想法对我们行为的直接影响,李笑来会说:“我是一个从来都不抽烟的人,因为抽烟很臭”。其实这句话很有讲究,首先是要自己对自己重复说,可以重复说三遍,这样就可以拖住大脑10到15秒,而且一定要通过嘴巴说出来,让自己的耳朵听得到(如果在公众场合觉得有些尴尬的话,可以提前通过手机录好这样的咒语,而且可以录很多我们想要退出的坏习惯,在我们出现习惯性的想法的时候,就快速地播放来给自己洗脑)。其次要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大脑对自己的声音是很熟悉的,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就会更加的确信和容易做到。第三是定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自己的情绪贴上一个标签,比如其中就说到我是一个从来不抽烟的人,因为抽烟很臭,这样就会引发情绪反应,这样的情绪反应可以进一步的帮助我们退出抽烟这样一个坏习惯。
在长谈的第二章里,李笑来讨论了一个关键词“self-talk”脚本框架。这个框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自我陈述,要用能行动的方式定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现在我对于抽烟这件事情,落入了每天习惯性有一个时间段想要抽一两支,像上厕所的时候就很想抽其实上厕所+抽烟的感觉其实一点都不好,要退出抽烟的坏习惯,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从来不抽烟的人”。第二,要给自己一个理由,为什么我是一个不抽烟的人?随便找一个都比没有理由要强,比如我可以说因为烟很臭、让我的肺很难受等等都可以。第三要加上一个情绪标签,加上情绪标签可以帮我更快速地从潜意识当中解救出或者说退出坏习惯,那这样我一句完整的戒烟脚本就生成了,那就是“我是一个从不抽烟的人,因为烟很臭,一抽烟我就不开心”,以此去退出抽烟这个坏习惯。又多了一招让自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夺回自己的掌控权和主动权,下一步我还想以此方式推出很多坏习惯,比如刷手机短视频,我就可以说:“我是一个从不沉迷刷短视频的人,因为我不想被注意力剥削,一被剥削我就感觉很被动、失控难受,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帮助自己退出更多的坏习惯。
第三章主要谈了一个问题,在看不见的地方认知贫富差距比财富贫富差距更严重。比如美国的国内动荡,很重要的是因为美国的精英阶层和普罗大众之间的认知差距已经形如天堑,当精英不能很好地理解普通的美国大众,那这样的社会撕裂很自然地就发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阶层是心存恶意有意为之,但结果就这么发生了,谁也不能够独善其身。也像坐过飞机的人,总会把这个世界想象为大部分人都坐过飞机,还像读过大学的人总以为这个世界大多数人几乎都读过大学,但事实上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包括我的大部分人其实是活在某一方面精心打造出来的精致的小宇宙之中。而反观现实世界大量真实客观的现实,是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学习,他们守着小小的世界,很轻易就发脾气,一冲动就会造成意外的事情。不过好消息是,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认知,通过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让自己更真切地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