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阳光真好,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能拥有这样温暖的阳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吃过早饭简单整理一下坐在窗台的阳光下来继续读我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6条:写出高价值教案。
什么是高价值的教案?弄清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聊一聊我们平时是怎么写教案的吧!我们知道作为教师写教案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而我们大部分人是怎么完成我们的教案的呢?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我们之前我们都会拿到备课,听课笔记,那天闲了抱着教案书拼命地抄几篇,然后可能未来几天都不管不问,也可能学校要查教案了,临时抱佛脚恶补一下。听课本也是的,查的时候不够了同事之间互抄一下,我想这就是我们大部分老师平时写教案的现状了,更是我们成长不了的原因吧!那么什么是高价值教案?有什么特点呢?
教案按照价值的高低,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能够帮助教师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这种备课,写教案方式,并不利于教师积累经验和促进教学反思。不系统不深入思考,思维就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对问题,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形成教学粗枝大叶,跟着感觉走的不良习惯。
第二层的教案,除了“实用”,还具有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工具价值。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要在不断生成中完成预设,走向精彩;预设得越充分,越有益于生成。教案只是课堂教学的“计划书”“预定方案”。真实的课堂上,学生状况百出,情势千变万化,经过实践检验,备课和教案中思虑不周,准备不到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在随后备课和上课中有针对性地弥补,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第三层次的教案,能够在教学目标,流程环节,重点难点,情景与问题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源,对学生的评价与引导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对其他教师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指导性,具有学术研究的传播价值。
这种高价值的教案往往是多次教学实践和深入反思后的教学设计。形式上或许并不拘于教案常规,却能依托课例,集中主题展开教学创新的深入探讨。
以后要多读书,多研读教材教参。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 研究学习过程,提升自己的教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