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②
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建构,还是一个自然产生的事物?
经济学很爱谈鲁滨孙的寓言,鲁滨孙虽然一个人在孤岛上,但仍然做了很多生产所必要的工作。不同的有用劳动,各种生产物生产一定量平均所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借此想说明,资本主义源出自然。
但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诸种范畴,对于历史上某种社会生产方法(如商品生产)所特有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并且是客观的思维形式(具有社会阶段性,客观的)。
由鲁滨孙的孤岛转到欧洲的黑暗的中世纪。那里没有独立的人,每个人都是相互依赖的——农奴与领主,家臣与封建诸侯。他们的关系很明了,农奴的劳动就是为侍奉领主而支出的,人与人在劳动上的社会关系,总归是表现在他们的人的关系上,不会假装成物与物的社会关系。
对于自耕农家庭来说,家庭劳动的种种不同的生产物,不是以商品的资格互相对待的,而是根据需要进行分工。总得来说,社会关系是透明的,你能看到谁正在做什么,并且他们为谁而做。
这就使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偶然性,而不是普遍的,自然的特性。换种生产方式,商品世界的神秘性就立刻消失了。
想象一个自由人的团体,在这个团体内,一切生产手段皆属共有,个人使用共有的生产手段。个人的劳动力,当做社会的劳动力来支出(共产?),团体的总生产物是社会的生产物。这样无论在生产方面,抑或在分配方面,人类对于他们的劳动和劳动生产物的社会关系都是极单纯的(形成简单明了的人与人的关系)。
为什么劳动表现为价值? 为什么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表现为劳动生成物的价值量? 价值唯一有效的来源是劳动投入。 它们是属于生产过程支配人,而人还没有支配生产过程的那种社会形态。
交换价值只是一定的社会方式,像汇率一样并不包含自然材料。例如,错误地相信“地租是由土地生出,而不是由社会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