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未完成感,蔡格尼克效应
【知识描述】
往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而是自己没能做完什么。
蔡格尼克效应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实验,让被试对象随机做22件简单工作。其中,未完成组做到一半勒令停止,去做下一件工作,已完成组把简单工作全部做完。未完成组对工作的回忆准确率达68%,已完成组的回忆准确率只有43%。
人们对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简单来说就是未竟之事更让人印象深刻且回味无穷。
案例
对少年时期暗恋对象念念不忘,有时会点开对方朋友圈看最近动态。
小时候把垃圾食品当作是奢侈品,往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到了成年后还会回味年少时的垃圾食品。
阅读app会利用蔡格尼克效应转化用户行为使之付费。首先通过标题吸引读者看小说,前50~100集免费,之后收费。等用户看到收费章节时,需要支付0.15元解锁,相对于阅读体验被打断的痛苦来说,这些钱还可以接受。于是就会付费看下去。
【知识联想】
在读《单核工作法》时,书中提到一个“服务生效应”。心理学教蔡格尼克发现,服务生总能够记得谁没有付款,但等客人付了款之后就会忘记。结论是未完成的任务容易被记住。
【经历联想】
最近在一款漫画app上看漫画,它的策略更有意思。对于新用户,前两天看任意漫画免费。既然这两天无限看免费漫画,我就把大量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争取在这两天之内尽可能看更多的漫画。
但是后来才意识到,我看不完。两天的高强度习惯重复,让我也对这款app上瘾了。好在因为比较忙,没什么时间看,才摆脱这款app。
【启发行动】
所以,要想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就不要同时做多个事。回想自己最近的时间管理,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冒出一些想法,然后去做别的事。做别的事的时候又冒出新的想法,然后又去做另一件事。一天下来,总是做着这件事想那件事,做着那件事想这件事,最后什么也没有完成。
我想要避免这些事,要么把事情做完,要么拆分为一个个小的任务。
这样的效应应用到教学中,我想在课上可以设置一些关卡,课上只能通关一部分关卡。只有完成作业或者整理完错题才能通过全部关卡,用这种方式吊胃口来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