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想借用来说说我对彭水的印象。彭水的阿依河漂流是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的感觉,此前也还尝过朋友从彭水老家带来的红薯宽粉,让我久久都还迷念着和回味的美食,开会前又听到主办地老师介绍彭水的漂亮阿依,可以说彭水是一个让人期许的县城。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后,一点半左右到达了。一身疲惫外加饥饿,在酒店周周折折办理入住手续还未妥当情况下,实在是忍受不了肚子的敲打出门觅食了,下午三点半左右终于吃到了午餐。此时,同行三人一直抱着怀疑和好奇这里的人如何适应这个城市的…….后来得出结论:两个字——习惯。
到达的初印象并没有影响我们对这个县城的回味。第二天的活动可以说是有料、有趣、有用。上午听了三节课,每一节课给我的印象都可以用回味无穷,引人深思来形容。
第一节课是词汇课,创设情境即呈现任务的一箭双雕方式进入了情绪词汇复习课。教学环节分别以几种常见不同情绪篇章串联起来,教学活动采用了朴实的词汇及变形回顾,句型填空到情绪词汇句型运用,整堂课结构清晰,给人一种可获、可得的真实感和掌控感。观课时,太关注课堂本身,也就忽略了一些因素,比如后来评课专家提到的教师的情绪的带入感,既然是这个主题那么应该尽力代人相应的情绪去营造更真实的氛围。
第二节课是一堂倒装句的语法复习课。授课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近年涉及到的倒装句的真题,在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技能增加学生的目标复习句型的输入量和呈现方式,老师还考虑学生的层次又在幻灯片上做了大量的提示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是古训也是做人处事智慧。授课老师希望给基础不那么好的学生支架就会略显得复杂,让人应接不暇,想给学生做大量输入和多种技能训练,就会显得面面俱到而重点不突出,学生无法着力一点。
第三节课是读后续写题型。与第二节课相反,这节课就是选取小切口,让学生从续写结尾的多种方式为着力点,重点突破,整堂课简洁流畅,行云如流水,给了观课者极好的观课体验。观课时一度让我联想到了假期看过的一篇关于续写的核心期刊论文,该论文介绍了拉波夫叙事模式在续写中的应用和建构,其中就提到了统揽语篇,构思多种结尾。看到这堂课时,第一感觉就是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授课老师把理论的东西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也再次印证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这节课也让我们去进一步思考我们的复习规划和复习的针对性,根据学生问题和评价要求去做教学思考的重要性!
下午听了一场主旨报告是关于教考衔接。授课专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于指导教研,让人思绪万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课专家利用人工智能对于教材文本解读和语篇生成,让人惊叹❗️
学不止,思无涯……;且学,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