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被别人言语冒犯很想怼但是没怼,事后越想越窝火又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怼的经历吗?
这种“他伤”引发“内伤”的滋味很难受吧?怎么在被冒犯时“怼回去”呢?杨天真在《把自己当回事儿》中教了几个心法:
1.你都明确让我不舒服了,我也没必要让你舒服。
2.你没有资格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请注意边界。
3.当礼貌得不到尊重时,就该明确表明我的态度。
4.请用善意表达你的“好意”。
心里默念这几个心法,下次被冒犯时,你也能脱口怼回去。
被冒犯时,很多人犹豫要不要“怼”?怼了以后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很小气?关系会不会闹僵?……
其实”怼“的本质是捍卫自己的边界。对方越界了,告诉对方 “劳驾,请你退回”。捍卫了领土,世界更有秩序了。
我刚开始订奶的时候,我跟奶站沟通送奶的问题就有过几次不愉快。我们要求每天送6瓶,两瓶高钙水牛奶,两瓶益维多,两瓶普通高钙奶。但是奶站经常送错,有时候是四瓶高钙水牛奶,不送益维多。或者是断奶了也不提前打招呼。
我打电话去奶站,奶站的接线员说话很大声,还解释说什么高钙水牛奶和益维多是一样的价钱,差不多的。最后来一句,你怎么不直接告诉送奶员?
打住!服务态度差不说,自己出错了不承认,最后一句还怪到客户的头上了!此时不怼更待何时?!
罗列出1,2,3 点,分清楚是谁的问题,客户(我)的要求,能不能做到,劳烦以后说话注意语气和方式!
经过1-2次我义正言辞的表态后,奶站几乎没有再送错奶了,如果遇到余数不均不清楚怎么送的时候,奶站的接线说会先发信息说明情况。要是我没回信息,还会打电话过来核实。
这就是“怼”出来的进步。让对方清楚我的要求和边界,你尊重我的边界,那么我们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可能。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身边受欢迎的人的沟通方法,提高自己的“怼”的技术。
我有一个同事,叫莉莉,经常怼人,但是人缘却特别好。她对事很直接,有事说事,先说事,再说人,说人是当面说的。以下是她日常的一两个案例。
黄姐兴致勃勃得聊着自己小孩的日常趣事,大家附和着,突然,黄姐对莉莉说:”莉莉,你也抓紧抓紧吧,趁着年轻,也该生娃了。“
莉莉轻轻回了一句:“关你什么事!”留给黄姐一个背影,走了。
午饭在饭堂边吃边聊,聊娃聊老公,说到兴奋处,黄姐又说:“莉莉,你娃一岁半了,怎么还没会走路,你怎么不给她补充维生素吖?”
莉莉说:“你怎么知道我不给!”声音不大,但是很有力。“我的孩子有她的发展规律,用你操什么心。”
顿时气氛就有点凝固了,但是很快,另一个话题又聊起了......
怼人不是找茬儿,不是针对人,是对方的说话方式,哪怕对方是好心提醒但是这个提醒里有根尖刺儿。可能别人无所谓,但是,我有,我就表达出来。
与人沟通中,我们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别人也才会把我们当回事儿。
你准备好在下一次被冒犯时勇敢怼回去了吗?come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