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一节才真正理解「华与华设计三角形」的三角边,信号、识别和图腾的含义。
品牌设计本质上是在设计发送给消费者的「信号」,视觉设计也就是视觉「信号系统」的设计。
华杉老师讲道:“与品牌视觉形象相关的,我觉得在过去主要有两个词:①识别;②图腾;识别——要跟别人不一样。图腾——把品牌当作一种图腾崇拜,我认为,这就属于想多了。图腾是族群内部的,比如说,各个民族都有民族的图腾。你想一想,我们崇拜其他民族的图腾吗?不崇拜。图腾完全是自己的,图腾是凝聚组织内部的。品牌跟顾客是弱关系,不是组织部落内部的那种强关系。所以品牌没有图腾成分,或者图腾成分比较少。”
我在这里明白,品牌与顾客是「弱关系」,品牌图腾对客户的影响不大,通常没有任何影响。
『图腾』存在的目的是团结跟凝聚组织内部成员,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强关系。
华杉老师讲道:“识别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买我产品,传我美名。要大众做出两个行为,一个是动手行为:掏钱买我们的东西;另一个是动嘴行为:去向别人谈论、言说我们的品牌。那么我们需要人做出行为,就需要用信号去刺激他的行为。这就是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行为」,收到刺激信号,然后做出行为反射。刺激信号的能量越强,则反射越大。我们所有品牌的设计、视觉的设计,关键都是一个「信号」的设计。这三者当中,以信号为主要,80%的信号+20%的识别。图腾跟信号和识别重合,能建立起多大的崇拜,就有多大崇拜。”
识别不是我们做品牌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大众做出“买我产品,传我美名”的行为。
根据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行为』,收到刺激信号,做出行为反射。
我们想要的行为反射很明确,就是买我产品和传我美名。那我们需要做的是设计刺激信号,通过刺激信号获得消费者的行为反射。其次,在设计中,还可以通过增强刺激信号的能量来增强消费者的行为反射。
因此,在「设计三角形」的三条边里,信号是主要的,识别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商标注册。图腾则是做品牌的结果。就像大众对奢侈品品牌的崇拜,并非是从品牌成立就有的,而是随着品牌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崇拜度逐渐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