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午餐产生的隐性问题
小学生在校午餐,无疑是一件解决民生的大问题。因为在校午餐,大大降低了家长接送学生的难度,再加上延时,让家长能够在下班以后再来接孩子。确实方便了家长,但是午餐延时使学生在校时间大大延长,便产生了一些隐性的新问题。
一、课间圈养。安全永远是学校重中之重,是每位校长都放在顶顶重要的位置。学生不能出安全事故,是学校管理的底线,为此各学校也是使劲浑身解数,怪招频出,奇招频出。搞个提前进班,再弄个楼道值班,再设个课间纪律监督岗,严禁课间追逐打闹。于是,学生下课就站在走廊里,往楼下看看,或者在走廊里走走。大部分时间,都被要求坐在教室里,或者在教室里简单活动一下。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没有午餐,学生可能也是被圈养的状态。但没有午餐的时候,学生中午放学后,至少可以离开学校,出校门放放风,回家吃吃饭,活动一下。实行午餐后,学生从早八点进校到下午五点半放学,整整被圈养了近十个小时,就很容易出问题了。厌学、抑郁、脾气变差、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
二、厕所社交。
午餐导致在校时间大大延长,学生被课间圈养。但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孩子的本性,如果不让玩、不让动,一直坐在教室里,那是违背天性的。于是,孩子们借接水、上厕所的机会,躲到厕所里玩。去厕所检查,总能发现几个孩子躲到一个蹲便间里的情况。网上所传的厕所社交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而且,自从实行午餐延时后,厕所被破坏的情况大大增加。厕所被堵的情况也大大增加。有学生把卫生纸用水湿了以后,摔在厕所的墙上。利用接水的时间,在厕所里打水仗。在厕所里乱涂乱画。把厕所里的垃圾筒弄坏。
三、师生关系紧张。
熊孩子不仅让家长头疼,也让老师头疼。对于家长来说,熊孩子只有一个,但对于老师来说,班级里熊孩子往往有好几个,而且熊孩子年年有。午餐延时的实施,孩子在校时间大大延长,熊孩子被圈养,就会给老师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在师生的斗智斗勇中,老师身心俱疲,没有喘息的机会。势必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
看似学生在中午简简单单吃了顿饭,但老师得看学生吃饭、看学生打扫卫生,吃完饭以后到下午上课这段时间,老师还得看着,给学生布置作业,看学生写作业,给学生找事做,避免学生无事生非,没事找事。势必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工作时长,再加上熊孩子们的各种惹事,势必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家校关系的紧张。
四、学生心理问题。
午餐延时,在校时长的延长,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课间圈养,扼杀着孩子的好玩、好动的天性,必然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厌学、抑郁,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以往的小学生,很少有心理问题的,现在小学生厌学、自杀、抑郁的越来越多。听说某小学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仅仅十来岁,就出现严重的厌学情况,最终家长不得不让孩子暂时离开了学校。
五、另外,还出现了新的课桌文化,纸面棋语等怪现象。我曾发现,学生用图画本画棋下棋,边画边下。还有同学,利用图画本画游戏,你画一画,我画一画,添上旁白,就成了两人甚至多人的纸面“战争”。可能有人会说是孩子的创意,但这种“创意”谁又能说不是午餐延时导致的隐性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