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是为了不管,而是为了更好地管
--班主任微创意读后感--0609
一直以为,学生能够在优秀的班主任带领下能够做到自主管理,而我又错误地认为自主管理是学生班干部能代替老师,做很多事情,这是错误而美好的不现实想法,成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尚可部分自觉应付性完成事务。看完吴老师的《班主任微创意》后发现,学生任何时候都需要老师的管理,如何有创造性地的管理就看老师的创意了,有个调查:“带好一个班需要做哪些工作?”需求占比最高的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其次才是特殊学生的教育。
因此,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不要带着一刻清闲的想法,而应时刻想着如何有创意的、有效的管理班级,提前计划、谋划班级工作的开展才不至于疲于应付各种上级学校布置的任务,计划走在前面。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常规工作吴老师在这几个方面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1.常规习惯管理
常规习惯变成一种简单的重复,老师学生容易陷入麻木,不也是也正好养成习惯了吗?但班级会陷入停滞,缺乏活力。吴老师把班级励志语让同学们读出来再高喊作者名字,再加上肢体语言,动作,更易深入人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她提出了“吃饭模型提问法”将提问流程化、公开承诺书、记录下来、班级比赛升级等形式,让学生的“提问题能力”养成有路可循、有据可查,可视化,一直把学生的思辨思维培养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作业易主记”,让学生感受到书写带来的“以字取貌”的直观感受,更要大家写一写“替别人写作业的感想”,活动跟进,集体反思、评价,内化了学生对优秀作业的自我要求。而不只是停留在老师的说教,优秀生的表扬,后进生的数落。
“一日连锁店”聚焦课堂,让学习在课堂上发生,让习惯在课堂上养成,第一要领就是提高听课效率。班级专门安排了值日班长记录“每日发言登记录”,学生每日写励志语、每天反思“心情”“课堂”“课间”“得失”“明日计划”,评选每日之星,并以学生名字命名,比如:袁飞日。
“考后锤炼术”,不公布成绩,先让学生自己猜考得怎样,为什么,让学生反思考试前、考试中自己的状态,让全班学生都理解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勤奋努力的过程,只有过程的付出,才能有好成绩。打造学科小组,制定帮扶方案、策略,关注到课堂、每日落实情况汇报,遇到困难主动找老师求助。我最近受吴老师触动,做了期末复习后进生一对一辅导计划和安排,跟进记录表还要再思考,再明细,做到有跟进,有记录,有落实。
处理班级个别问题、共性问题等各种问题都适当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同学受到教育。
2.班干部管理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肩右臂,学生需要在集体中相互成长,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人处事能力都可以从班级管理中得到锻炼。
吴老师对班干部队伍建设从“岗位命名”“瞄准自我定位”“岗位护照”“岗位示范”“岗位宣言”“自制管理表格”,让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程序化、可视化、常规化、正规化,用表格记录过程,每周总结梳理,互评自评、总结过程规范化、表扬方式多样,公决促反省,在每周的总结指导中吴老师亲自参与指导,树立典型,现场培训、对比优化,总结事小,培养班干部的思维事大,让孩子们的管理得心应手,做个班级管理的实干家,形成班级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为了让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还设立“干部监督会”让不是班干部的同学监督班干部做事,更是自我监督,在监督班干部工作的同时,对照自己的行为,真是“一箭双雕”,也是“自我监督会”。同样的做事风格,既然这部分同学感觉自我荣光,又能在认真负责工作,在工作中成长,吴老师举行“监督会”庆祝仪式,名单、职责、会规、工作流程、奖惩措施文件化,宣誓表决心,行动更坚定,仪式感满满的。
3.学习心态管理
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智力因素只占据20%,情绪调节则占80%。学习状态是由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情绪组成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有,学习动笔未必,而学习情绪需要调整。老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情绪。我们整天教育孩子学生状态不好,却没有办法调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这是作为老师的职责而不自知。
所以,作为老师要有意识,有方法,有手段帮助每一个学习状态出现问题的孩子调整。而不只是指出孩子问题而已。
吴老师通过一个个活动调节学生学习的压力和情绪,跳跳舞、唱唱歌、看恐怖片、教室里大嚎大叫,班会课科学认识焦虑,科学解决焦虑。填写焦虑调查表,科学面对焦虑,重拾信心,树立目标,公开自己的梦想,公开决心,铸就成功。
面对学生的懒散状态,如法炮制。
4.学习动力、自觉性管理
教师需要在平淡的学习生活中给学生鼓鼓劲,加加油,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找到内在学习的动力。面对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吴老师把期末考试目标上升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阶段,设计“理想成绩单”,把时间拉长,直面现在的问题,想出对策,催发内在的动力。
通过氛围营造、讲故事、创造节日、巧链接、男女PK、导师帮扶等方式,帮助学习寻找到学习的方向、动力。
订立自我奖惩措施,寻找“监督见证人”,有目标,有计划,有记录,有见证,有总结,有反思,努力前行。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学生成长的核心,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吴老师通过给学生算算命、自救会、故事引领、问题诊断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我管理。
5.应试技巧管理
一场考试牵挂着每个学生,每个家庭。考试成绩除了与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有关,更与考前准备、心理调整有莫大关系。吴老师展开了考场纪律规范班会课、考前心理调整、预防考前紧张、疏导考试浮躁、备考物品清单、迎接盛大节日、精神鼓励,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无不倾注着老师对学生的细致入微的考虑。
吴老师在教育中,倾注了自己巨大的心血,学生每个方面、每一次问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计在脑海里,通过展开班会课、班级活动等为学生排忧解惑,每个活动都看到吴老师的育人理念:总结起始于记录,记录让过程不容易忘记,总结的过程能让我们更加专注,总结的结果会让我们懂得自己该如何进步。所以她事事有目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并运用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
作为一名班主任,任何活动事事有反思,总结,评价。老师启发学生发现思考现象、问题,主导学生思考,并以文字记录下来,老师引导集体对过程进行讨论、评价,这样才能让教育发生,指向学生的内在的自我,形成内驱力,提升行动力,化为执行力,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