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课堂上情绪消极反应的应对策略一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习应该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当中职生在语文课上出现类似听课不专心、做小动作、说话、睡觉等消极反应,这堂课的效率想必不会高。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目标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要在学生可以完成并能有所提高的范围内。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表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兴趣攻克下一关的难题。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了解它们的局限性和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避免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考虑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最后,在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方面,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使学生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努力达到目标。
(二)积极的课堂互动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消极反应多半是由于学生感觉自己成了课堂中的“局外人”,因为教师没有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一味地向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失了兴趣。
因此,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留意学生的反应,穿插一些提问,让学生思考。学生在动脑筋的时候,思路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教师走,这时教师再适当地提示,就能使学生醍醐灌顶,进而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好习惯。另外,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机会,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其真正融入课堂。对于中职生而言,丰富有趣的课堂游戏也不失为一种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
(三)积极的课堂情绪感染
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每天清晨,当教师面带微笑地进入教室,学生会对教师倍感亲切,对上课也会抱着一种认真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教学气氛是轻松快乐的,学生会被这样的氛围感染,学习动力也会比较强。上课时,教师要保持精神振奋,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然而教师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将自己积极、充满活力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四)提高自身课堂应变能力
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只是在课堂中,而是得从备课做起。如果教师不熟悉教材,在课上就会出现教学失误,从而造成教学内容的混乱,学生在教师断断续续的讲授中也无法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教学效果极差。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教材了如指掌,熟悉教学流程,才能坦然应对教学中的“突
发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应对学生的质疑和回答。如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时,可以将问题抛给全班,要求学生回家自行查阅资料进行思考,下节课通过小组讨论来获得答案。在面对学生给出的“另类”答案时,不要急于否定,可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激发他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学生明显答错问题时,教师也应该用委婉的语言和语气告知,以免打击学生举手回答的积极性。
在课后,教师最好把在课堂上出现的“突然情况”记录下来,这是相当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将其作为个案分析,在思考、评价中自我总结,从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
(五)加强对语文课堂纪律的管束
在“立规矩”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传统的师生关系本就包含着一层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现代社会虽然呼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严格完成,这就要求学生遵循教师的教导,主动完成学业。
教师在上课时要民主平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但是在课堂纪律的管束方面,教师必须是严厉的,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消极反应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们是否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就在这几年,放任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今后的学习都将造成负面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示意开小差的同学,或者敲打开小差同学的桌面来提醒学生。面对情节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与该生单独谈话进行劝导。当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该班的听课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