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绪传染作用于语文职教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从教学仪态、课堂设计、讲授语言等方面坚持情感教学,使情感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一、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当然,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一个富有深情的导语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方有可能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二是语文课堂上,要注意通过教师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当然,无论是导语设计还是语言艺术,教师的倾情投入既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感受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情不动则辞难发纵然言于声也非出于心,不是伪饰,就是矫情正如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所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
二、语文课堂上情感教学的情要以理为根基
只有符合作品所固有的情感韵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情感,才能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主要应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掌握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风格和文体特点来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里洋溢的情与课文的情感韵味相统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手段,无论是朗读,还是分析,都应该一切以文本为中心只有立足于教材的风格与文体特征,才能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文本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而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知识信息的传递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在应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课堂上举止言行,眉宇间神情变化都要能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发乎外以煽情,聚于内以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