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目标定位
六个任务群与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多重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又具有特定的育人功能,在形成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各有侧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与创作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与审美创造的逻辑关系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审美”,注重文学的审美体验、文学的审美品味与文学的审美创作,最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审美创造”。
仔细考察“审美创造”的内涵,可以发现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审美经验,即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美感;二是审美能力,具有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三是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重在启迪心智,温润心灵,涵养高雅情趣。
(二)目标的设计维度与要义
在总目标的引领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价值定位具体表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形象和语言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可以发现,这一任务群的目标,是从“感知、鉴赏、表达”三个完整的文学学习过程,围绕“审美体验、审美品位、审美表达”三个方面来整体设计的,直指课程总目标中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结合的审美力的培养。
1.整体感知,获得审美体验。
文学的审美体验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感知过程,学习者进入真实的文本语境,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方式感知文字符号,调动已有的知识和个人经验,整体感知文本,达到对文本初步的感知,形成表层体验,获得对所读内容的整体感受。整体感受就是要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整体感受是积极的感受,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整体感受需要教师借助语言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积极感受、体验;整体感受的落脚点是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2.欣赏评价,提高审美品位。
文学的学习不仅是整体的感知、审美的体验,还是文学的知觉过程、理解过程。文学的直觉和理解过程离不开欣赏评价,欣赏评价需要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学阅读和审美体验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评价鉴赏这一深度加工离不开文学知识的参与,学生需要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还要对语言文字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写作风格等展开心智活动,更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阅读对象进行对话,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个性化的见解。从文学接受理论来看,读者的文学文本阅读本就是“建构性”的,读者从自身对文学文本的“期待视野”出发,对文本的“空白点”进行补充,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诠释,对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对话回应,实现基于文本的读者建构。
3.表达创作,实现神秘创造
文学的学习起点在于整体感知、获得审美体验,加工过程离不开审美鉴赏、提高审美品位,重点是要进行表达创作、实现审美创造。文学的表达和创作离不开观察和感受,学生需要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文学的表达和创作,离不开文学的欣赏和评价,学生要进行审美创作,需要得到内容(写什么)、形式(怎么写)、动机(为什么写)等方面诸多支撑,这些需求可以在鉴赏文学文本过程中得到满足。就鉴赏为创作提供内容来看,文学文本可提供无数写作乃至交流的素材,学生可以针对这些素材展开创作。文学的表达和创作,离不开对媒介的使用,学生需要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文学的表达和创作,不仅体现在学生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展现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还体现在学生能够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整体感知,获得审美体验”“欣赏评价,提高审美品位”“表达创作,实现审美创造”三者是一个整体:在文学学习中,通过整体感知、鉴赏评价、表达创作等活动可以构建起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审美情趣、鉴赏品位与审美创造,以及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步掌握感知美、鉴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一素养包含着有序发展的心智层级:感知—体验—鉴赏—评价—表现—创造……基本覆盖了文学教育从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其最终目标在于表现美、创造美。
(三)学段目标衔接与递进
不同的学段决定了目标的高低,适切的目标设定需要遵循学段特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学段目标的设定上注重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的学段特征。
在文学阅读方面,三个学段都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与品味文学形象和语言的独特魅力。第一学段重在培养文学阅读的兴趣。在朗读和想象中,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第二学段重在获得文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理解重要段落和语句,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学段重在丰盈文学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的基础上,“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
在创意表达方面,三个学段都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种形式呈现作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有创意的表达者。第一学段侧重培养表达交流的兴趣和自信心,第二学段提出“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并“发展想象力”,第三学段提出“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