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感悟
读书与用书
关于读书,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读书与用书”一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生活,再次体味冰心说过的话,又有了新的感触。
以前不知道读书好,只知道读书是学习的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以前的读书是被动的、机械的阅读,没有主题,没有目的,杂而无章,读书这种行为就成了用时才会读,不用时就弃之高阁了。不读书所导致的短板在2009年县优质课评选的时候凸显出来,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县优质课评选,看到别的选手台上或娓娓道来,或妙语连珠,而自己的语言是那么生硬和干涩,顿时羞愧的无地自容,而补齐这一短板的唯一方法,只有读书。
要说我们在平时一点书也不读是不可能的。我们平时更愿意把时间放在读《读者》《意林》《故事会》等这样的书籍上,喜欢快餐式的阅读,这些杂志不是不好,但里面的这些故事或者心灵鸡汤,只能是算作我们读书生活中的一些副食,可以作为锦上添花,但绝不能作为增长身体的“养料”。所以下来的时间里,我着重读了教育名家的课堂实录和教学文章以补充自己在专业知识领域的不足。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在2012年的时候,那时候我真正的沉下心来,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资料,不动笔墨不读书,几乎每一页都写满了读书批注,结合自己的教学每一章节都写了读书笔记。在写笔记的时候,自己在教学中理论上破碎的环节,竟然在一瞬间连接起来,那种喜悦的感觉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真好。
在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我感觉到读书要读好书,所以后期我读了家庭教育系列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等,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我阅读了《班主任偷懒的艺术》《薛瑞萍班级日志》《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中国新教育》《彩色的阅读教室》等等,读好书如饮醇酒,通过读书,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课堂变得有趣,脑中总是跳跃着各种各样的火花,然后从自己的指尖和笔尖流淌出来。
“三名”又为我开启了一场读书盛宴,从寒假到现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已经读了有两遍了,读书感悟也写了12000多字,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思考和感受,更让我高兴的是在群里各位良师益友交流的思想和碰撞出的火花,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在忙碌一天后,拜读大家的读书心得,捧起书本品读一两页,享受着宁静与充实的时光,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好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