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There is only one heroism in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to love it.
———Romain Rolland.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1.希望
“希望”是一个充满能量的词。但如若我们没有正确解读“希望”的能力,“希望”有时就会成为荒诞的代名词。
这周刚好在樊登读书上听了那本邂逅十几年却始终没能读完的书——《西西弗神话》,书中李光媛老师阐明了加缪对待“希望”一词的悲观态度。
“‘希望’这个词在《西西弗神话》整本书里是贬义的。加缪觉得人不应该有希望。
……
加缪的观点是我们的生活建立在对明天的希望之上,而明天却使我们更加接近死亡。
……
希望未来更美好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因为有那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停止一切当下的行动,在停滞中默默等待那个美好的希望自己实现。”
坦白地说,我认为加缪并不理解何为“希望”。他反对的也不是“希望”本身。他看到的悲观现状,问题不在“希望”,而在“明天”!
C·S路易斯曾说过:“明天从来就是魔鬼的谎言,上帝的世界没有明天,只有当下和永恒。”
希望是一种美好,一种信念,希望从不属于明天,它属于永恒。希望是每一个当下努力的原动力。然而加缪指出的那类“幻想”不过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无动于衷。
一个充满希望的人,永远是元气满满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努力在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上。而一个浮想联翩的人,却只会躺卧在思维的麻痹区,推诿堕怠,毫不行动,却始终选择自我安慰。
一个充满希望的人,可能会被大多数不抱希望的人当作“幻想家”。但真实被“希望”所滋养过的灵魂,他们或是伟人,或是英雄,或是诗人,或是作家……他们或许活着不被认可不被发现,但他们从不会真的廉价。因为让他们彰显价值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希望带给他们活着时那份真实而坚强的生命。
不过蛮讽刺的是,加缪虽反对“希望”,却也禁不住要提出对抗荒诞世界的四种方案。聪明的人啊,难道你不认为加缪的建议,本身也不过是作为一种鼓励人们坚持好好活下去的“希望”而存在着的吗?
所以,我坚信——
希望的属性是自由,是年轻,是倔强,是不败,更是永恒的美好。
我想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作“Hope”,对此诠释得颇为有力:
"Hope"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And never stops at all,
And sweetest in the gale isheard;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That kept so many warm.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est land,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Yet, never,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 of Me.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 )【1861】
《希望》
“希望”长着羽翼
栖息于心
它是无言的轻吟
却从未停息
甜意藏于低语的微风
海岸的风暴
企图将它的
暖意囚禁
它存于最寒冷的孤岛
与最强劲的海面之上
然而,它永不
乞讨碎屑求生
——Translated by Kathy【2022.10.27】
2.永远
这周和几个学生们一起吃饭,曾经经历过自闭症的那个可爱女孩突然告诉我,她其实一直特别希望自己将来能当一名老师,特别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她说话时有那么点小小的激动,让我不禁想起了她之前提到过的经历(她的故事曾记录在《无名之花》中),我忍不住问:“我猜你曾经的那位小学老师,一定给了你很大的帮助吧?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可以给我描述一下吗?”
“是的,我觉得小学老师真的很重要,我得到过帮助,也很希望能去陪伴更多的孩子。其实,那时候我们在农村,学校里都很缺老师。她不过是一位代课老师,也只有初中的文化水平……但她真的很耐心地关心帮助了我。”
乡村代课老师?!
听到这个词,我第一反应是几年前政府统一清理“乡村代课老师”的那一系列报道……让我羞愧心酸却又不敢确认的是,这样一位造就了孩子真实生命的好老师,或许还不曾享受过如我一般的收入待遇吧?
这位老师现在在哪儿?还在从事教育工作吗?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犹豫着始终没能问出口。
不过,让我宽慰的是,面前这个能量满满的女孩,眼神中充满了温柔的光,她口中说起的“理想”,不是一种虚幻的盼望,而是对一段曾经温暖时光的纪念和温习。我多希望她梦想成真啊,我多希望她能延续那位“乡村代课老师”的温柔与善良啊。如果那位代课老师“永远”配不上世人眼中“合格”的老师,那就让这份“永远”化作温柔的心,让那些她真实关爱过的孩子们去延续,去坚守吧……
感谢曾经爱过我们,接纳过我们的人,他们值得被“永远”铭刻。
不知为何,如今这个时代,“永远”变成了一个可笑的词。但我却始终认为可笑的不是“永远”,而是这个“时代”。
纵使世人笑我痴,
我亦笑着颂“永远”,
因为永远属于少年。
唯有少年人才能理解永恒的含义!
我年岁从不曾减少,但我心从不曾真的变老。
毕竟,
年轻不是一个岁数,不是一段光阴,而是一种品格。它是奉献,是勇气,是真挚,是热爱,是执着,是追求,是不肯认输的顽强……
老成亦不是一个岁数,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世故。它是索取,是妥协,是虚伪,是无奈,是权衡,是观望,是输不起的软弱……
3.勇气
前不久,一本名为《被讨厌的勇气》的书火了很长一段时间。
实话说,没看过。
有朋友安利过,后来粗略翻了一下,实锤不是我需要的书。
关于“被讨厌”这件事,我始终无法拥有世人的那份天真,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理性的解读,那便是——无论一个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未必会被喜欢,但注定都会被讨厌。要么是被别人讨厌,要么是被自己讨厌,即使被一大部分人喜欢却也注定逃不了会被另一小部分人讨厌,而反过来说,如果被一小部分人喜欢,那也避免不了会遭到一大部分人的讨厌。
因为,人性习惯性主动选择讨厌和排斥而非接纳与理解。任何所谓不被讨厌的努力,也不过是让自己装聋作哑罢了。有的人以为只要不用直面他人的厌恶,被讨厌似乎就不存在……其实,这往往是那些道貌岸然者最擅长的自我安慰与自我感动。
我不希望被讨厌,但我知道被讨厌在所难免。所以,我从不纠结于会不会被讨厌,我只在乎去选择不被谁讨厌,而欣然接受可以被谁讨厌。
或许,我最不想的是被我自己讨厌。但在我自己放肆、伪善、骄傲、懒惰时,我真的免不了讨厌我自己。所以呢,我能做的只是不断在努力和犯错中改正自己,雕琢自己罢了。或许当我们的内心某天真的被仁爱、公义、真理充满之后,我们也就无所谓被谁讨厌了,因为只要我们真心不假,问心无愧,余下的“被讨厌”都只是不理解罢了……
但真正的勇气永远是面对自己,纠正自己,成长自己,坚持自己。那些勇敢做真实自己的人们,或许会出错,或许要悔改,但这却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
因为自由的人从来不是对自己的周遭人事为所欲为,而是无论遭遇怎样的人和事,他们都能做那个真实的自己!
如同婴孩,哭时放声嚎啕,笑时开怀真挚。永葆真实与自然,这才是年轻的底气。
Kathy
2023.4.30
贵阳·纪念塔·灌木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