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型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懒得记,不想记,记不牢
我个人是很抵触记忆的,尤其是背课文背古诗之类的。一方面,背诵极其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价值低。虽然没有严格按照遗忘曲线来进行实际操作,但是每次背完后都会再背几次试试,而往往第二天还有默写,过段时间又得为几次背诵的综合默写卷再背一轮,然后又是更综合的默写卷又是一轮。而像备战高考期间,古诗词和名句和文言文复习背诵了一轮又一轮,最后考试还是想不起来。在这种高压复习与反复练习的基础上,仍然不能保证记忆效果,自然就懒得记、不想记了。
至于记不牢,具体原因部分同上。此外就是,根据老师的文件,再现应该是强于再认的。如果仅是自己内部对比,我表示认同,但是我到现在还记得初中时,一篇英文作文我一句一句背,反复进行再现操作,需要20分钟,可是我同桌仅靠多读几遍这一再认操作,基本10分钟内就背下来了,而且长期默写对比下来,我的平均成绩相对较低,这也就是我记不牢的体现了。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基于课程知识,再现是高于再认的,且根据注意力是可以靠更多感官调动集中,默写时触觉在写,眼睛在看自己写的,最里面带着默背,耳朵听着,得出原则一:默写>背诵>反复读
指望记忆效果本身来使我愿意记忆没法指望了,故利用记忆的延伸作用督促自己记忆。提出原则二:记忆促进感知、理解与应用,故利用知识的感知、理解与应用的积极效果反督促自己去记忆,以用促记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一检验:
时间:高三及以前
地点:学校,家
具体操作:一句一句背,再部分部分连起来背,最后全文一起背。
原则二检验:
时间:这几天
地点:实验室、宿舍
具体操作:通过对微生物分析相关论文的学习,记忆了部分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加深,从而能一定程度上看懂数据了,并进行应用,基于数据去撰写部分论文,从而产生一定兴趣,再结合需要写论文的需求,有进一步记忆的欲望。
通过对矩阵论知识的学习,尝试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加深理解,反过来有助于记忆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一:部分有效,背比读更有助于记忆,但仍会产生遗忘,尤其是默写考试可能出现错别字,当老师提醒不能写成啥反而更容易出错,因为本来都没往那个方向想,这与张淑娟老师文件中提到的各种记忆术会增加不必要的节点产生副作用的说法相符。此外,实际操作中默写比背诵更容易看出哪边容易出错,但是自己是难以腾出足够时间去进行默写的,尤其是我这种写字慢的,上课默写都往往来不及,额外腾时间默写操作难度过大。只能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原则二:有效。下次应用时间:明天。地点:宿舍。方法:预习、记忆、理解、应用交叉循环,把考试过了再说。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