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3 - 草稿 - 草稿


认真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进行了如下的评析和反思:

1.王老师细读文本,抓住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作为突破点,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并以点带面,来体察、认识和理解作者的人生经验——由课题“慈母情深”中的“深”入手,让学生提问“慈母情深在哪里”“慈母情到底有多深”,紧接着不是直接通读课文,而是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值得我去学习。另外就是此处王老师的课堂用语:“做得慢的同学才写了一个,做得快的同学已经写完了。做课堂练习一要讲正确,二要讲速度,理想的课堂练习讲究四个字,又好又快。”是我所欠缺的,更要铭记于心。

2.通过阅读这段填空题,引入“龟裂”,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否见过这样龟裂的手?当时摸上去的感觉和心里的感受,引出下文的“鼻子一酸”,为接下来去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埋下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王老师也不忘给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回去提醒你妈妈保护好自己的手”,多么温馨的话语啊!

3.“我们学语文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会注意到:就是要想一想问一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今天你想了。说明你在语文学习上进了一步。”这是王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段话,这段落也让我明白了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才能更好地启发孩子去思考。

4.王老师选取本章最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品读: 第一处是三次出现“我的母亲”的叠现,文中写到“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按照我们通常的写法,“我的母亲” 出现一次就够了,这里为什么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为什么不按照惯例写在前面,反而后置了呢?王老师抓住这两个突破点,带领同学们欣赏这种独特的写法,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都深深印在儿子的眼中,乃至心中。而且这样写出了作者的惊讶、疑惑、心酸和感慨的情味。这不正是个性化语言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乃至细微吗?王老师通过还原形象、创设意境、激活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感悟和理解三次“我的母亲”这一情感性语言的三大策略,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在这里王老师驻足“个人化言说对象”,立足文本,揣摩作者的情思,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第二处是四个“立刻”,文中说到“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作者用单调的用词和结构,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了母亲劳作的单调与辛苦,而且使用排比更有气势,突出母亲劳作的忙碌和急促。王老师通过引领学生换词比较、朗读品味,来感受作者情感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句法的结构和情感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培养学生以言逮意的追求。

5.王老师在整篇文章的教学中,深挖文本,准确定位“母亲”形象,精确解读作者个性化语言和情思,由“我的母亲”延伸到全天下的母亲。最后安排的写话:给母亲写一段正是让孩子们学会表达爱的体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慈母情深》作者,是一位擅于运用电影技巧的高手,镜头的变化、节奏的把控,运用的炉火纯青,在第一个慢镜头之后,接上一...
    绿竹猗猗轻留痕阅读 4,455评论 0 5
  • 一、依据课题提问 1.对比"慈母情深"和"慈母情"的不同。 2.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提问是一种阅读策略,四年级学...
    绿竹猗猗轻留痕阅读 877评论 0 4
  • 读书摘录:王老师教学展示课《慈母情深》 王老师的《慈母情深》是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素馨若霞阅读 4,136评论 0 4
  • 四、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1、文本细读的功夫 王崧舟老师认为,文本细读是诗意语文不可回避的一种方法和技术。文本解...
    莲韵奇珍阅读 2,642评论 0 2
  • 文/邵桂香 老师, 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是人生方向的灯塔。母亲,是用生命保护孩子的女人,是...
    邵桂香阅读 5,34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