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在大班《奇妙的数字世界》主题课程中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生活中的数字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探究数字背后的秘密,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时,就有细心的孩子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人民币上也有数字,而且知道人民币上的数字代表人民币的面值。由此,孩子们对人民币的探究逐步开展,在探究人民币的过程中,还引发了孩子们对人民币使用的深入探究,因此大班活动“买和卖的秘密”也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稳步推进了下去。
活动过程:
一、人民币的秘密
1.认识人民币
关于人民币的探究是从人民币上的数字开始的,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很细心地发现了人民币上的数字。
“说说你们对人民币的了解吧,可以从由来、生产、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人民币的流通等多角度开始哦!”“我知道人民币是可以买东西的,是我们的‘钱’。”
“我知道人民币上的数字就表示它是多大的钱。”“我觉得钱是用纸做的。”“我觉得钱可以用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挣钱买东西。”... ...
在讨论中不难发现,此时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停留在人民币是用来买东西的,人民币上的数字代表人民币的面值,除此之外,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不多,因此,我们决定帮助孩子们进行一次人民币的深入探究之旅。
通过“人民币的秘密调查表”,帮助孩子了解我们国家的货币——人民币的小秘密。在调查表中,孩子能够通过两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比,发现人民币的更多奥秘。结合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调查经验,在集体活动《认识人民币》中,教师结合绘本《小兔子学花钱》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结合《万物由来——钱》的内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图案设计含义、防伪等特点,了解钱的诞生和中国历史中钱币的发展史、人民币的一生等知识,另引导幼儿参考小兔子花钱过程,学习花钱原则—合理规划自己的钱财,只买最需要的。
教师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留存和延续。移动支付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人们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便利,但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更难见到人民币,无法对国家通行货币有深入了解,进而造成无论幼儿还是成人都会逐渐缺少对金钱的敬畏和理性。因此,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时,教师就和家长达成一致,争取家长配合——周末有机会带孩子到商场购物时采用人民币支付,为孩子发现人民币上的更多秘密创造条件。
2.对商品价格的探究
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人民币的用途——用于买卖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入了解时发现幼儿仅仅对“人民币可以买卖商品”这一功能有了解,但如何买卖,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不甚了解。“今天我要和妈妈去览秀城买我喜欢的艾莎的笔袋了。”
“我周末的时候已经买了文具盒了,而且是我用我存的一张钱买的。”
“你的文具盒多少钱呀?”“应该是1元吧,因为我只给了阿姨一元钱。”
“肯定不是,文具盒怎么会只有一元钱呢,我要买的艾莎的笔袋都要19元呢。”
在孩子们的聊天中,能够看出,孩子对人民币可以买卖东西有了解,但对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没有清楚的认知。因此,我们针对商品价格又开展了一次调查。为了调查更全面,在调查前,我们请幼儿分别从日常用品、文具、玩具、鞋服等方面选择,进行小组调查,在调查结束后,教师结合幼儿点查表,进行小结。师幼在讨论中发现,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属性有很大的关系,在价格呈现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如:质量相同的同类商品,一般情况下体积越大,价格越高;一般情况下,易消耗商品的价格低于不易消耗商品的价格。总结规律为,商品的生产成本越高,价格越高。
在进行完商品价格的探讨后,孩子们也恍然大悟,发现商品的价格其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此时也有孩子迅速反应出我们教室角色区的商品定价存在一定问题。
“老师,我们在调查日用品的价格时,发现一杯酸奶的价格有7元的、有8元的、还有打折的买一送一,但是我们的自主贩卖机上的酸奶,都定价成9元了,所以我们的价格是不合理的吧!”
在幼儿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后,教师结合幼儿关注点及时进行交流小结,大家一致同意应该有小代表,负责检查一下我们所有的商品定价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定价要及时改正。
教师思考:
进行商品价格探究的前提是教师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现有经验水平,并能够敏锐发现幼儿在认知提升方面的困难,如幼儿对人民币功能有了解,但了解的深度并不够,关于价格的含义、定价的依据、人民币流通过程中的规则等,都是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仍可通过“够一够”的努力,达到的经验水平,因此,教师抓住教育契机,通过让幼儿实地调查、共同讨论、提升经验等过程,帮助幼儿解决“够一够”过程中的难题,但在对人民币的探究中,还有孩子们未触及到的方面,因此我们将继续开展对人民币的探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