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课程的逻辑》之十八
教学的“活动理论”存在差异。在客观主义理论教学观看来,信息和应当掌握的一切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外部,所谓教学不过是帮助学生消化这些信息而已;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同环境交互作用之中借助社会相互作用而共同构建的。两者之间,新旧教学活动理论对比。学习原理不同,前者是“传递”,后者是“参与”;活动单位不同,前者是“主体---客体”之轴,后者是“主体—客体—主体”之环;活动对象不同,前者是学科内容,后者是文化;活动性质不同,前者是劳动的隐喻,后者是游戏的隐喻;发展原理不同,前者是内化的过程,后者是内化—外化的统一过程;指导逻辑不同,前者是训练,后者是矫治。
转变教学观念至关重要。应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来组织学习活动,是今天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建构主义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合作学习活动最大优点在于,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学生的合作活动来解决设定的课题。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为每一个成员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使每个成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看问题的角度差异性为合作探究提供了契机。合作性学习活动通过“知识交换”,使得每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知识比较得以实现,这有助于其恰当地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平。
合作学习的组织讲究策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与集体发展的目标,考虑学生借助“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哪些目标。第二是课题的设定必须要求学生展开合作作业,让学生分工合作;同时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人际关系,尽可能把处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再有就是合作学习要求循序渐进,要有一名学生发挥领导作用,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合作作业是靠学生自己习得的,老师要有适度指导。
建构性活动理论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种理论框架是富有启示力的。基于建构性活动理论的实践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会积极实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