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举手参与课堂的思考2021-11-21

处在芽孢中的郁金香、洋水仙

不举手发言体现的审美价值观,可能是:

无答案时,不敢承认自己不理解,不会发出需要帮助的诉求;不敢质疑老师教学的无功效,不会发出对问题无力解答的不满,总之默默承担习得无力感的状态。

有答案时,怕回答错导致出丑、显水平凹、被耻笑,或者给老师增加尴尬、添麻烦;怕回答对可能被孤立、被说出风头,总之不能正视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真谛,思考的内容已跑到爪哇国去。

哔站一篇对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现象进行了文化思维方式的分析:东西方回答问题的举手与否,来自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集体主义的从众、个性主义的张扬。欣赏视频辩证思维的方式:不一棒子打死某种思维方式,分析了两种思维方式利弊。

是的,正如萨特所说:存在即合理。各种思维方式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但是,既然是独特的,就有其独特的存在条件。

所以看问题莫再非此即彼,负向有其利于提升的机点、正向有其适用的条件。

杜绝单向性、线性思维:好就是好的看不到危机,否定就否定彻底的不能找到起飞的山顶,在洼地浪费生命。

不举手参与课堂,这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思考你的社交天花板是什么?是维持原状会让你的生命品质提升?还是冲破你的思维茧房会让你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时刻省察,是不是在辩证批判思维看问题,不一棒子打死某种思维方式,要有意识地去省察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利于自身生命品质的提升,若有益,则就是合宜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