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周四我去太行中学听了一天的市级英语优质课,现场感受了大赛的精彩纷呈,这一天的听课虽然很累(中午没有午休),但是我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和听课老师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我们的第一要表达的就是做课老师真的是太优秀了,他们都有着很高的专业素养。其次他们的课例设计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每节课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小遗憾,但是这样的留白恰恰也给了我们听课老师思考和参与设计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次的优质课也从另一个角度考查了老师对义教课标的研读程度,这是决定课堂质量最重要的一点。
周四这天的同课异构基本上都是Reading for writing的阅读语篇教学,刚好我周三的时候给孩子们讲过了这个语篇My Family,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自己就是参照物,我可以从五位老师的授课中照见自己。
听课只是给我们一个启发或者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我们不能只去关注我们看到了什么,而是要学会思考五位做课老师为什么能设计出如此精彩的课,当我们用WHY来追问的时候,我们就会找出自己的课例设计中最困难的那一部分。
1.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义教课标在深入开展语篇研读这一章中告诉我们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做课老师的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做课老师对语篇的主题、内容、问题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了分析,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提炼了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了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了教学主线,把family 承载的文化内涵展现的丰富多彩。
13中的史老师在further thinking中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makes a wonderful family?我觉得这个设计对主题意义的渗透最好,而且她还以绘本的形式让孩子感受爱造就家庭,提醒学生体会爱,发现爱,表达爱。
如果让我设计,我会从李想最后一句话I love my family来让孩子们推理和论证为什么李想同学爱他的家庭?然后引导孩子们从文中第三段的活动中找答案——李想的父母经常陪孩子锻炼身体,有时会看电影,经常看望祖父母,但这些活动中却唯独没有辅导他写作业,这个语篇在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价值观?那就是育人第一,家庭良好的关系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孩子们可以反观自己的家庭,有多少活动能用often,sometimes定义呢?
2.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做课的五位老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秉持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当然路就在那里,老师能带着学生走多远是对老师的考验,很多时候我们都能走到应用实践但是我们在迁移创新方面的设计就显得不足,这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提升的方面。
3.如何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5位老师的最后的评价中,我觉得十中的郭老师做的最好,她按照标准给学生做了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标准互评,她的做法非常科学,突出了评价。
4.如何依托情境开展教学?
正所谓“无情境不教学”,没有情境的教学,是抽象的、生硬的、灌输式的、机械的教学。情境教学强调以情境为支撑,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情境的创设必须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比如我们可以“国际家庭日”来设计情境来一个征文,让学生通过掌握与家庭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职业和全家日常活动等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5.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在5位老师的设计中,文化意识最为突出,有歌曲,古诗词,美文等,这些添加和板书的升华让整节课更具立体的美感。
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班上一些孩子是单亲家庭,我们在教这一个语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注意家庭家庭结构的概念,更是涵盖了家庭角色、文化、习俗和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复杂体系。
设计一节好课并不容易,但是正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需要更加敬畏教学,敬畏课堂,敬畏自己的职业。
感恩学习!